立夏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立夏的含义和由来是什么?


立夏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夏”是“长大”的意思,指的是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时候。立夏节气时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大地上可看到蚯蚓掘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故而古人总结出了立夏三候:“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立夏的含义和由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7个,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7日。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据说,宋朝时,冷饮的花样就已经非常多,有沙糖绿豆、漉梨浆、木瓜汁、卤梅水、香蕈饮、金橘雪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