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作者是张寒晖。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后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将沈阳全城占领,酿成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掀起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张寒晖出生于河北省定州市一个日渐落破的书香之家。1925年,张寒晖考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著名音乐家赵元任教授的指导下,对民族音乐、河北梆子、河北民歌及昆曲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和钻研,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入党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寒晖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整组定县地下党组织,组织农民运动,成立抗日救国会。他开始了用歌曲唤醒民众投身抗战的革命艺术生涯。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5年,十余万东北军被调至陕甘两地,拖家带口,愁容相对,乡音一起,一夜征人尽望乡。1936年11月,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心潮难平,奋笔谱写了歌曲《松花江上》。

1942年春,张寒晖奔赴延安,先后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兼总支组织委员、文协大众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戏剧委委员等职。当年,他与丁玲、萧军等一起工作,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长期的艰苦工作,使他积劳成疾。1946年3月,年仅44岁的张寒晖因肺部感染引起心力衰竭,在延安溘然长逝。张寒晖除了留下《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这些名曲外,还创作了《游击乐》《当兵去》等70多首抗战歌曲。

《松花江上》歌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