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邯郸市复兴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在厚植生态底色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截至目前,复兴区共拆除取缔“散乱污”和“两高一低”企业861家,拆除各类违建7000余处,腾退土地1.5万亩,成功入选了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真正实现在绿水青山间觅得金山银山,在“两山”实践中获得发展先机
本报讯(记者张隽 武萌)“一到节假日,园博园游客多了不少。生意好,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天气晴朗的周末,邯郸园博园西湖码头上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经营游船项目的邯郸市复兴区齐村村民赵自强高兴得合不拢嘴。
随着园博园的火爆,紧邻园博园的齐村乘势而为,通过打造工业风街道、戏台、小吃街等特色项目,发展起了生态乡村旅游,让村里的人气愈发兴旺。村民赵自强也看准商机,在园博园西湖边经营起了码头游船项目。
近年来,邯郸市复兴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在厚植生态底色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近日,复兴区成功入选了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一荣誉的取得是复兴区在构筑绿水青山、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转化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有力见证。
壮士断腕
优化绿色产业体系
“我们主要生产高铁、地铁,还有轨道交通的预埋线,现在企业拥有75项自主知识产权国家专利。”河北宏贯路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方式,可以使耗能减半、产量增倍。
今年以来,复兴区4家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河北宏贯路桥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复兴区作为传统老工业区,曾经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等行业发达,但是偏重的产业结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一度让复兴区发展受阻。告别污染,拒绝落后产能成为复兴区的当务之急。
“我们累计压减钢铁产能477万吨,煤炭、焦炭产能317万吨,火电产能5.1万千瓦,高标准完成省市安排的产能压减任务。”复兴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王子明说,截至目前,复兴区共拆除取缔“散乱污”和“两高一低”企业861家,拆除各类违建7000余处,腾退土地1.5万亩。
不破不立。复兴区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双向发力,确立了“钢后延伸”及高端装备制造、生态文旅康养、新经济、现代汽贸、现代物流五大产业体系。
帕克轨道交通、海盾智联等一批生态友好、竞争力强的产业项目在复兴区落地投产。今年前三季度,复兴区共签约32个项目,总投资额319.5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2亿元,同比增长6.2%,位列邯郸市第一。
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入画来
初冬时节,游客漫步在沁河郊野公园的乡间小道上,看小桥流水、赏芦花遍野。
“原来这片都是一些工矿企业,粉尘比较多。现在水清了、岸绿了,家里老人孩子都喜欢来公园玩儿。”市民吕女士告诉记者。
近三年,复兴区为实现天蓝、水清、地绿目标,将煤矿、铁矿、渣山全部废除,打造了以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河郊野公园、省园林博览会园区为依托的邯西生态屏障。“我们沿沁河打造了槐香柳韵、岩嵛寻芳等10多个景观节点,带动沿岸20多个村庄整体提升,塑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复兴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海彬说。
经过生态修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全球濒危鸟类——震旦鸦雀来到沁河安家落户,成为了当地生态保护的活指标。
蓝天白云常刷存在感,截至今年11月15日,复兴区优良天数达236天,比去年增加了15天。
复兴区地表水断面水质连续多年达标率100%。
三年内复兴区造林10万余亩,在邯郸市主城区西部筑起一道生态屏障,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21%提升到现在的51.8%。
绿色生金
构建生态旅游新格局
“村里修了路,又建了游园,游客越来越多,我把自家小屋改造成了民宿,一年的收入比我们在外面打工翻了好几番。”复兴区康庄乡石坡村村民姬良秀说。
近年来,石坡村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村里打造8家民宿,逐渐形成“乡村文化+旅游观光”的绿色生态模式,特色民宿、农事体验、休闲垂钓等特色体验让村民在家门口“生金”。
复兴区在科技支撑、品牌建设、业态培育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吸引许多企业来考察投资生态农业项目。
“经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吸引了元宝枫产业园、朝露玫园等超40亿元的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文旅农业的转变。”复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哲介绍。
全域生态旅游在复兴区蒸蒸日上。2021年,园博园及周边景区吸引游客达7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约1亿元。园博园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过1000人。
在绿水青山间觅得金山银山,在“两山”实践中获得发展先机,复兴区为同类型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实践“复兴”模式,树立了“绿色发展、跨越崛起”的新标杆。复兴区委书记李少锋表示,复兴区将大力推进老城更新、产城建新、乡村育新,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