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沧海村宁氏宗祠古戏台有多少年的历史?其建筑特点是什么?


沧海村宁氏宗祠古戏台是桂阳县保存至今面积最大、结构最完整、建筑特点最具典型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宗祠戏台,对研究湘南古代宗祠戏台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012年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沧海村宁氏宗祠戏台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流峰镇沧海村,京珠高速复线桂阳段流峰出口处。宗祠背靠后陇山,村前为大片良田,村对面小山包为宋元寺庙遗址,现被建设为高速公路。

宁氏宗祠坐东朝西,呈长方形,祠堂南北长47米,东西宽13.8米,占地面积约665.5平方米。整个宗祠中轴对称,分前后五进,分别为前庭古戏台、扮戏间、天井及侧廊看楼、祠堂正厅、神堂。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戏台为歇山顶,砖木结构。整个建筑没有窗户,除了大门和天井可与外界相通外,几乎是一个全封闭式的建筑。

第一进为前厅,前厅对开两侧门,门宽1.5米。门后为走廊,宽2.9米,墙厚0.5米,走廊后为宗祠主体建筑,有三扇大门,中门有石门坎、门墩、石鼓,石鼓上是石狮。在“宁氏宗祠”匾额上面还悬挂着一块竖匾“钦命饶南九江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沧海村人宁立隆曾经为饶南九江道副使。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宁立隆顺治十一年以拔贡廷试第一,入国子监。康熙四年选授南康同知。适其门生柄政,念立隆名优儒薄官,擢饶州知府。未旬日,再迁饶南九江道副使。人称“一月超三阶,不出彭蠡一湖间”。

宗祠第二进为天井。天井面积大约60多平方米,为青石铺砌。天井上用于采光,下用于收集宗祠瓦檐之水,并通过暗沟导出祠堂外。天井两侧上为厢楼,下为走廊有石砌护栏,上层厢房是镂空的封闭式看楼。这种封闭式看楼一般是为女人准备的,为女人专门开辟一个看戏的地方,是在授受不亲的年代避免女人受到骚扰而设计的。

第三进是正厅。正厅进深8.8米,面积约111.7平方米,是整个宗祠面积最大的地方。正厅由四柱大木柱支撑抬梁式木架,柱础为精美石雕。祠堂正中悬挂着“师相宏谟”的匾额,“师相宏谟”的意思是有宏大智慧的宰相,讲的是宁戚辅佐齐桓公被拜为国相的事。正厅两则墙壁上分别画有宁戚和宁立隆的彩绘。正厅既是看戏的地方,也是族人举行重大集会的地方,村中族人的婚丧酒席也在这里举行。

第四进为神堂,四进与五进之间以镂空的木板相隔,神堂与正厅之间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天井,每天个天井的面积各有大约10个平方米,而神堂的面积有90平方米。神堂正中靠墙壁的地方就是神龛。神龛是一个木石结构的祭祀台,长约1.5米,高约2.3米,上覆以歇山顶式的瓦檐,中间是木结构主祭台,里面安放着宁氏先人的神位,两旁是雕花和一幅对联。对联写的是“基启衡峰祖德厚,源流桂水瓜瓞长”,联中一山一水,说明了桂阳宁氏来自于衡阳,也表达了宁氏后人继承祖德、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愿望,不失为一幅佳联妙对。村中老人说,宁氏先祖在隋朝时从河南荥阳来到衡阳定居后,又开枝散叶,在明清时期形成衡阳州、邵阳州、桂阳州三个主要聚居地,三地都有“阳”字因此湖南宁氏又称之为三阳宁氏。神龛基座由青石砌成,青石条上刻有龙凤等精美浮雕,青石中间凿有焚化炉,用来焚化纸钱等。神龛两旁写着“忠孝廉节”四大硕大汉字,这是先人对子孙后代的一种教育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