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优秀论文 | 浅析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多重作用

浅析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中的多重作用

安欣威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

摘要:在红楼梦这本书中,贾雨村是最早出场的几位人物之一,他的出场虽然不多却贯穿了全书,他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全过程甚至还参与其中。他既是古代读书人的典型代表人物,起于微末而官至庙堂;同时还是被我们所鄙弃的势利小人,知恩不报反倒雪上加霜。在书中,描写他的笔墨远远少于宝玉,但是他这个人物在书中却是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并且为我们带来了诸多耐人寻味的启示。

关键词: 贾雨村; 人物形象; 红楼梦; 作用

"

一 引言

贾雨村是全书出场最早的几位人物之一,同时也可以说他是将我们带入“红楼梦”的几位关键人物之一,他在书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谓之不重。本文将通过对贾雨村的人物形象分析进而说明他在书中所起到的诸多作用,以及其人生经历所带来的耐人寻味的人生启示。

二 贾雨村的人生经历

《红楼梦》中对贾雨村的出场介绍是“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还说他原是“诗书仕宦之族”,只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因此“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之后他在甄士隐的帮助下得以进京,考中做官,却又因不谙官场之道而丢了官,所幸又攀上了贾府的门路,摇身一变成了“金陵应天府”,此后官运亨通,高官显爵,可在结局又因“婪索”一罪落了个“褫籍为民”的下场,不禁令人唏嘘感概。

三 贾雨村的人物形象

曹公写贾雨村用了诸多谐音表意,可谓下足了功夫:比如他姓贾名化(假话)、表字时飞(实非)、别号雨村(假语村言)、原系湖州人士(胡诌人士),这一连串的象征用词似乎都是在反映着贾雨村虚伪的本性,但是从本书开头来看,贾雨村的形象还算是一个谈吐不凡的壮硕书生,与我们所假想的传统的羸弱腐儒、阴险小人的形象大相径庭。而在甄府丫鬟娇杏的眼中,贾雨村虽是“敝巾旧服”,可也却是“腰圆膀宽,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目,直鼻方腮”,相由心生,他这英气逼人的外貌十分吸引眼球。同时,他所作的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更是让甄士隐欣赏不已,而且书中也借娇杏之口表达了甄士隐对贾雨村的看法:“必非久困之人”。毋庸置疑,贾雨村的才华在书中虽然没有被大书特书,但是书中的种种迹象也都有所暗示,比如考中探花、在林如海家中做教师等等。还有第十七回中,贾政与诸多清客谈论大观园的匾额问题,说到“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由此可见,贾雨村的才华确实不俗,可令贾政另眼相待。此外,贾雨村的性格是率性洒脱的,他在收了甄士隐的财银衣物之后,表现显然与常人不同“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将其自信旷达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总而言之,就贾雨村在第一回的形象还是很正面的,不仅外貌伟岸,而且才气过人,格局不寻常,有一股“英雄”之气。

之后雨村初入官场,因恃才侮上,略有贪酷而被人寻了空隙丢了官。但他自己“虽十分怨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在安顿好亲眷之后自己一人游览天下胜迹去了,之后找到时机,通过朋友“谋”了一个在林如海家中教导黛玉的差事。在这里不得不说,这个“谋”字用的很好,将贾雨村的目的性表现了出来。之后通过林如海攀附权贵,得到了贾政和节度使王子腾的赏识,一步登天,而他自私虚伪贪婪的本性也在之后一帆风顺的仕途中渐渐暴露无遗。贾雨村在书中只判过两起案件:“葫芦案”和“石呆子古扇案”,口口声声地说“蒙皇上隆恩贾宝玉人物分析,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但是他的选择实际上都是胡乱判案以拉近和贾府的关系,他终于彻彻底底地成了一个腐败的封建官僚。值得一提的是,贾雨村曾对甄家娘子说过会去寻访女儿下落,这话是不是客套话暂且不论,可在他得知“葫芦案”的重要人物便是英莲时,竟没有丝毫想过自己可以将英莲买下送回甄家以报甄士隐当年财帛的恩情,只因贾府等四大家族的滔天权势,毫不犹豫地就胡乱判案,真可谓是恩将仇报,小人嘴脸暴露无遗。之后平儿更因他的无耻嘴脸说他是“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

四 贾雨村的人性蜕变

贾雨村的人性蜕变可以从很多方面的对比看出来:最早面对甄士隐的资助贾宝玉人物分析,他不过略谢一语;但是在林如海为他打点好重归仕途的门路时,他的反应是“一面打恭,谢不释口”、“又谢”、“唯唯听命”,这两种不同的反应体现了贾雨村在丢官前后思想的变化:他失去了那种豁达自在的气概。还有第二回中,冷子兴早已为他介绍了贾府的种种情况,可是他还对林如海明知故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听了回答后“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多疑的性格又跃然纸上。“葫芦案”可以说是贾雨村仕途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案件了,同时也给贾雨村带来了许多官场上的新认知。为了升官加爵,他紧紧地攥住了四大家族的衣带,因为对贾政而言,贾雨村的复职候补不过是“轻轻谋了”来的,这样的轻描淡写更是让雨村明白了贾府的势力之大,影响之广,他发现了原来只要学会巴结权贵,谋取功名实在是太过简单。于是在判了“葫芦案”之后,他“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晚,不必过虑’等语”。如果说“葫芦案”只是贾雨村对四大家族实力的臣服,那么通过平儿所述的“石呆子古扇案”更是将雨村趋炎附势、钻营进取的奴才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贾雨村从一个言语不俗、潇洒自然的读书人,一步一步地成为了一个向权势卑躬屈膝的小人儒,这中间的变化不免有些悲剧的色彩,固然贾雨村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可是在封建官场的大染缸中,谁又能幸免遇难呢!封建社会中尊卑分明的等级制度、腐败盛行的官僚体制将一个个读书人的志向残忍扼杀,一张护官符将贾雨村带上了权力的“快捷车道”,可也腐化了他的志向,当一个人即使努力工作也可能不会得到公平的待遇,但只要学会巴结权贵就可以平步青云的话,又有谁还会坚持本我的理想呢?贾雨村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罢了。

五 贾雨村在书中发挥的其它作用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怎么样处理好介绍人物关系的问题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曹公的手法显然十分高明。与传统说书中直接介绍的方式不同,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曹公利用了冷子兴的演说将宁荣二府的脉络理得清清楚楚,同时还揭示了贾府的现状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暗示着贾府日后终将走向破败的命运。贾雨村的一系列活动都仿佛一个向导,将我们引入红楼梦中。

在贾雨村和冷子兴的讨论中,贾雨村提到了“正邪两赋论”的说法,而且文中也用了大量篇幅去阐述“正邪两赋论”的内容及其内涵。一方面,这也体现了贾雨村过人的才华和不俗的眼光;另一方面,“正邪两赋论”还是一种分析人物的方法。具有“正邪两赋”人格的人既不是仁者,也不是恶人,又断然与凡夫俗子不同,正所谓“正中带着邪,邪中也带正”,书中所举的例子“情种痴种”、“逸士高人”、“奇优名倡”都是代表,他们与传统世俗的价值观念不同并且与之抗衡,不为世人所理解,还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他们不认为世俗的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坚持自己的秉性,宝玉不正是这样的人吗!

贾宝玉出身名门,自幼便不好读书,十分厌恶科举以及仕途一道;而贾雨村则是起于微末,致知格物,是传统书生中的代表性人物,这样一来可以看出贾雨村的存在也是在和贾宝玉进行对比。贾雨村对宝玉十分感兴趣,拜访贾府时还特意要和宝玉交流,可是宝玉却认为雨村是个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认为这些经济学问都是“混账话”,由此可知,雨村的存在又进一步突出了宝玉“反叛”的一面,是宝玉性格的反面写照,这对于更好的理解宝玉的人物形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永斌.治生视野下的《红楼梦》中贾雨村人生价值观转变探析[J].红楼梦学刊,2015(04):185-202.

[2] 苏萍.解析《红楼梦》中仕途儒生贾雨村的人性蜕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2):85-89.

[3] 周哲良.贾雨村与《红楼梦》“正邪两赋”论[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4):62-63.

[4] 谢晓娟.浅论《红楼梦》中贾雨村的蜕变及其意义[J].芒种,2013(5):58-59.

[5] 陈敬侠.贾雨村形象特点及其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作用[J].铜仁学院学报,2012,14(1):32-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