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米豆腐又名绿豆糕,嫩黄嫩绿、红香绿脆。卖相颇佳,口感亦是上佳。
耒阳米豆腐,溯其历史悠久,至今在耒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神农氏创耒时,耒河洪水时常泛滥成灾,沿河百姓生活农田被淹,生活很艰苦。在粮缺米少的情况下,为了调动百姓筑坝抗洪的积极性,他们便把大米磨成浆状,加水熬煮成糊粥一样给百姓填充饥饿。有一天伙房误把与米浆相似的石灰水倒入其中,为慎重起见决定舍弃。神农看见了连忙劝阻,要知道,洪水过后的耒阳到处都是饥寒交迫的难民啊,眼前的这几十大锅糊粥,可以挽救多少人的生命?神农便吩咐大家把这些糊粥用竹筛装好,不久米浆凝结成冻状。神农亲自把米冻状划成方格块状煮好且带头食之,劳工见状也纷纷盛入碗中,吃后,个个感觉入口可化,其味甚佳。后来,人人仿效做之,并取名为米豆腐,也有的乡镇叫它“绿豆糕”。
米豆腐的原料是大米和石灰,大米以早、中、晚稻籼型为好,为了节省材料,用碎米也行,粳稻、糯米不行,粘性太强,不易制作。石灰以新石灰为好,容易化石灰水。大米在浸泡前除去米中的杂物,淘洗干净,放入盛器中加水至淹米三四厘米。一公斤稻米放五十克粉状石灰,石灰调成溶浆,加入淹水的米中,搅拌均匀。浸泡三四小时,米变成浅黄色,口感带苦味,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为止,磨浆的水和米为一比二。洗净铁锅中的油污,放适量的清水,倒入磨好的米浆。煮浆时边煮边搅,先用大火煮,半熟时用小火,边烧边搅,到煮熟为止。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盛器中。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来确定,一般三至十厘米为宜。盛器内要铺薄布,装时要厚薄均匀,待冷却后即可。大米要石磨磨细,机器打磨经过高温发热,米豆腐香味尽失,口感毫无。
米豆腐除了煮着吃外,也可以冷吃,将金黄色的米豆腐切成块状,淋上事先准备好的调料,味道绵密,再放上香油和辣椒,更是味道十足,香、辣、鲜、嫩俱全,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