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调子戏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州调子戏》产生于明末崇祯年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其间经历了小调、对子调、地花鼓、调子戏的发展演变阶段。鼎盛时期道州全县拥有30余个调子戏班。
“道州调子戏”剧目丰富,曲牌众多,剧目多达200余个,曲牌324种。民国年间她衍生出广西彩调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道州调子戏艺人又与祁阳花鼓灯艺人在零陵汇合共组剧团,形成了零陵花鼓戏地方剧种。
“道州调子戏”贴近基层贫民,真实反映下层民众生活;表演上拟生活化,富于生活情趣;舞台语言采用道州方言,犀利诙谐,特色独具;音乐上,采民歌、山歌、渔歌、情歌、号子、小调、丝弦等音乐元素,婉转优美。道州人民对调子戏的喜爱程度,不逊于东北民众对二人转之挚爱,无论年节寿庆、婚丧嫁娶,都要请调子戏班开台唱戏,村民则观之达旦。
道州调子戏剧目有《刘乃求嗣》、《李进耕田》、《古董借妻》、《龙女配》、《寡妇上坟》、《云南寻夫》等百余个。
上世纪,调子戏剧目内容推陈出新,新剧《三看亲》、《双捡菌》、《胡二坐牢》、《芙蓉河》等节目,深受广大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