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袁家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氏一族在今常宁市罗桥镇下冲村兴建新屋袁家,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民居发展最兴旺的时候有300多户,形成极具袁氏特色的完整古村落体系。

目前仍保留了从清康熙57年、乾隆年间至民国的旧宅12幢,天井48个,巷道32条。整体外观设计古朴、排列整齐,古巷道纵横交错,是清代湘南中期典型建筑风格。

追溯更久远的历史轨迹,新屋袁家先祖是常宁车田袁氏应明公原名旻,祖籍河南濮阳,为袁氏第一代先祖涛涂公第69世。元明时期,袁旻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于洪武8年(1375年)擢升为衡州卫指挥使,嗣后,携妻率子在下耙车田(今兰江乡下耙桥)开基创业。袁旻后世分支众多,有的迁徙他州,有的流远失考,还有“景鹏公第五子独卜白沙瓜湖塘开老屋新屋袁家屋场”。
  
据《袁氏族谱》记载,“永权公即星缠公于康熙57年购汤姓地基大兴土木另建袁氏新宅。”也就是说,新屋袁家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新屋袁家自康熙年间星缠公开创基业以来,一直以诗书传家,历十数代而不衰。村中自建的古书院就有三座,分别是康熙59年建的六峰书院、建于乾隆年间的思乐斋书院、清朝后期的新书房。解放后,新书房还被用作新屋小学的校舍,一直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当地村民还在这个书院读过书。可惜的是,三座书院在历史的更迭中已无旧址可寻。
  
尽管如此,袁氏一族依然承袭崇文善武的优良传统,后辈好学聪慧,正直骁勇,一些历史掌故在族谱里也有记载。比如,袁锈山为太平军屡献奇谋、村民奋勇击退日本兵,一些老人直到现在还熟记“忠孝传家、诗书启后”的袁氏家训。
  
在袁氏后辈传承的文化中,“字灯”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耍灯” 在常宁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以耍狮子灯、龙灯、跑马灯为主,而下冲村新屋袁家龙灯因带“字灯”而别具一格,在常宁上南路(原罗桥区,今庙前、罗桥、弥泉、三角塘渔池片等乡镇)颇负盛名。

来源:衡阳全搜索-衡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