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先生写了三部书,分别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称为“三言”。《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中,“三难”之一就是发生在武冈同保山的故事。

据考,武冈属长沙郡管辖,当时称“都梁”。东汉时,五溪蛮起兵反抗,朝廷派兵征讨。蛮人退至都梁山,共保此冈。起义被镇压,这座山被称为武冈山,朝廷在此建县武冈。

王安石是北宋神宗时的宰相。苏东坡是当时的大文豪,官拜翰林院学士,也是王安石的学生。一天中午,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适逢王安石正在午睡,不便打扰,他就在王的书房里等候。闲着无事,他扫视书房,见书桌上摆着刚写了两句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东坡想,西方属金,金风乃秋风,秋天的菊花是不会落瓣的,暗笑诗人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他恃才傲物,提笔续上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见王安石还睡得正香,他不愿久等,就向王的书童告辞了。王安石醒来一看,颇为不悦,认为东坡只知一般规律,不识特殊变化,对事物的认识还有待丰富,譬如湖北黄州的秋菊就落瓣。他于是奏请皇上,将东坡降职到黄州当团练使,让他去看看那里的菊花吧。

东坡上任前,向王安石辞行。王安石要他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为了煞煞苏东坡的傲气,王安石还将二十四座书架全打开,要苏东坡随意抽出其中一本,说苏只要读出文章的上句,他就能续出下句来。苏东坡不信王安石有如此记忆,就抽出一本蒙尘厚厚的书本,信手翻开一面,随便念出一句:“如意君安乐否?”王安石接口吟道:“窃已啖之矣。”读完,他反问苏东坡:“这两句话出自何处,又怎么讲?”苏东坡还真被难住了,只得甘拜下风,求教王安石。于是王安石就讲了下面的故事——

……荆公道:“这也不是什么秘书,如何就不晓得?这是一桩小故事。汉末灵帝时,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数丈,内有九尾狐狐狸二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化作美妇人,遇着男子往来,诱入穴中行乐。小不如意,分而食之。后有一人姓刘名玺,善于采战之术,入山采药,被二妖所�。夜晚求欢,刘玺用抽添火候功夫,枕席之间,二狐快乐,称为如意君。大狐出山打食,则小狐看守。小狐出山,则大狐亦如之。日就月将,并无忌惮。酒后,露其本形。刘玺有恐怖之心,精力衰倦。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云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刘玺于腹内。大狐回穴,心记刘生,问道:‘如意君安乐否?’小狐答道:‘窃已啖之矣。’二狐相争追逐,满山喊叫。樵人窃听,遂得其详,记于‘汉末全书’。子瞻想未涉猎?”东坡道:“老太师学问渊深,非晚辈浅这可及!”……

―― 摘自冯梦龙纂辑《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汉灵帝时,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洞,深有数十丈,内有九尾狐狸二只。日久年深,那狐狸便修炼成了精,变化多端,常化作美女诱过路男人入洞中行乐。稍不如意,则将其分而食之。后有一男人,姓刘名玺,入山采药,被二妖所掳,轮番求欢。那刘玺乃一伟男,性欲也旺,几番下来,居然也乐此不疲。二狐十分快活,非常满意,便称刘玺为“如意君”。大狐出山打食,留小狐看守。小狐出山,则大狐看守。大约月余,二狐酒后露其原形。刘玺见是二只狐狸,顿生恐怖之心,性欲骤然减退。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欲与刘玺求云雨之欢。刘没有满足它的欲望,小狐大怒,将刘玺生吞到腹内。大狐回洞,心里记挂刘生,却不见其形影,问小狐道:“如意君安乐否?”小狐答道:“窃已啖之矣。”这话源于这个故事,记于《汉末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