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血浆鸭的由来
据传在明代,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被封藩在武冈为王,有一次,他指名要吃一道炒鸭子。御厨连忙动手,把几只本地“丝鸭”宰好。第二天天还未亮,就赶早将鸭子剁成小块,放锅里用菜油急火爆炒,然后加入辣椒、生姜和大蒜。忽然一阵风吹来,蜡烛灭了。御厨不小心碰翻了锅边的鸭血,流入了锅里。这如何是好?重新备料加工已来不及了。惊慌失措的厨师只得将错就错,索性就和着鸭血炒。不一会,鸭肉与鸭血就融合成了一体,并且成了酱红色,被端上了宴席。朱王以前尝遍了山珍海味,却都觉得索然无味,一直没有好胃口,谁知他将这鸭肉尝了一块,不禁拍案叫绝,连说: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并赐名“血浆鸭”,钦点为宫廷御肴。后来,武冈一带的百姓也如法炮制,血浆鸭这道菜就流传开了。
武冈血浆鸭的做法
武冈血浆鸭的原材料鸭子以黄茅一带最为出名。邓元泰镇黄茅村坐落在雪峰山余脉的天子山脚下,村庄青山环抱,从黄茅岭天子山流下的清泉,汇成溪水,清澈见底。黄茅人最爱养鸭子,一般是他家几十只,你家几十只,多的还会养到两三百只不等。吃五谷杂粮和山野活食长大的鸭子,体型健壮,肌肉细腻,吃起来有嚼头、味美无比。
黄茅人一般选择喂养“丝鸭”这个品种,它体型中等,瘦肉率最高,而且肉质紧凑,肉色鲜红,大家一般都选择3至4个月的鸭,此阶段的鸭子是羽毛刚好全长齐的时候。炒血浆鸭也因各人口味嗜好而异,通常佐以青椒、红椒、生姜、大蒜等食材,还有两样东西不能少,那就是本地的菜籽油和自酿的米酒。
黄茅人炒血浆鸭前,鸭肉切块先放些许盐(或生抽)装碗腌制半个小时,辣椒姜片切片、大蒜山姜洗净稍稍拍碎备用。
黄茅人多以柴火炒菜,一开始火要旺,菜籽油烧开先下鸭头鸭腿等大件爆炒四五分钟,再全部下锅爆炒约十分钟,在鸭子炒的快熟了的时候,放二两米酒下去,此物避腥。待酒干后继续爆炒,炒至鸭油全出即可放入所有佐料,继续爆炒约三分钟。
炒血浆鸭最后一道工序是呛血。呛血的成败决定血浆鸭的品质。呛血前须转小火,将调制好的血浆全部倒入锅内,不停快速翻动,将鸭肉和血浆搅拌均匀。特别注意的是,呛血前如果锅内油过多,则需要舀出一些。油太多,不便呛血,也太油腻。
黄茅人做血酱鸭不盖锅盖、不加水煮是他们的地方特色,他们还有一个检验血浆鸭成品质量的办法,那就看鸭肉上的鸭血是否成褐色的浆丝,就能反映呛血的火候掌握得好与不好,也能说明炒血酱鸭的人是不是个蛮在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