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宁远九嶷山瑶歌怎么唱的?有什么特点?


九疑山瑶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九疑山瑶族人民祖祖辈辈口传心授、衍展传承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少数民族地方音乐特色。

九疑山瑶歌历史悠久。西汉时即有瑶族人迁徒到九疑山居住。明、清时期、瑶族山歌“赛花柄”达到了鼎盛时期。清光绪年间的《九疑山志》记载了瑶民赵有德诗:“长腰小鼓和笙蓄,黄蜡梳头竹板妆,虞帝祠前歌舞罢,口中犹自唱盘王”。长腰小鼓即瑶族长鼓舞,瑶族长鼓长长的,也是具有瑶族特色的乐器,边鼓边舞。

瑶族人在节日喜庆、劳动之余,最喜欢唱歌、对歌,以缓解劳作之苦,交流思想,抒发感情。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喻巧妙,有唱有和,有问有答,生动风趣,娓娓动听,耐人寻味。歌谣有盘王大歌、祭祀歌、劳动歌、情歌、烟歌、茶歌、酒歌、出嫁歌等等。

九疑山瑶歌大多是单乐段或复乐段结构。属单乐段的瑶歌,多由七言四乐句构成;属复乐段的瑶歌,全曲旋律相似,以乐段的变唱形式构成。调式最为常见的是宫、徵、羽调式,交替的调式只在极个别的歌曲中被运用。旋律多以大、小二度和大、小三度的级进方式平稳进行,少数歌曲中会出现纯四度、纯五度的小跳,较少出现大跳。保持了平稳、简朴的音乐风格。唱腔以“纳发调”高腔〔喊歌〕为主,高声清唱,粗犷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