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溪瑶族乡五峒九寨的舒、蓝、雷、陈、杨五姓瑶族同胞中世代传承着一种用熬茶颂祖传道、敬老尊师、迎宾待客、解怨和气、驱瘴祛病的习俗。
每年谷雨前后五天,罗溪瑶族同胞从高山界上釆集野山茶、青钱柳、白果树、金银花藤等九种植物的芽孢嫩叶,摊晾一天一夜后,倒入铁锅用猛火翻炒揉搓成米粑样的茶团,放入火塘上的竹编炕筛里用柴蔸大火一边熏烘,一边让其发酵,烘干后备用。这种茶团经反复熬煮出的茶汁,不仅清香甘淳止渴生津,而且具有除瘴驱瘟,清热解毒,提神强心,暖胃健身的药效。在六百多年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熬茶习俗。
罗溪熬茶采用农家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纯天然,无污染,味道纯正。熬茶的锅用生铁铸成,式样小巧,边缘有一两三寸长的把,把内有孔,供铁夹夹锅之用。茶叶是在深山老林里自采自制的,熬茶时,锅内先放茶叶,后加水,煎出浓如炉门灰似的茶汁,斟入用茶盘装起的茶杯里。杯里放一坨冰糖或黄糖,每次筛茶只筛一口。只要有贵客到来,主人就会熬茶。主人敬茶很讲究,边递茶边唱着山歌。讲究礼节的客人,应起身双手擎起茶杯,表示敬意。按照瑶族人民的风俗,主人给客人敬茶必敬三杯,递茶不能拿错客人的茶杯,客人移动了位置,茶杯也随之变动。敬过三杯茶后,客人如需多喝,听其自便,那坨冰糖或黄糖也只有在主人敬过三杯茶后,方可以吃。熬茶时还有个严格的规矩:熬茶人必须站着,不能坐,否则是认为对客人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