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现代社会太过于复杂,追名逐利的世界让很多人难以呼吸,所以很多人选择去寺庙清净,让自己可以乐享悠然。
来到寺庙,必不可少的就是准备香火钱,而位于辽宁海城的大悲寺却不走寻常路,禁止香客捐钱!非但如此,这里的僧人也要辛苦得多,每天睡4个小时也就算了,还只吃一顿饭。
万丈高楼平地起,百年历史大悲寺的定居史
大悲寺最初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始建时间不详。根据史料记载,在清朝道光同治年间修缮过(约1840年前后),距今至少也有百年的历史。
因清朝末年国力整体下降,官员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周围的邻里相亲在光绪八年(1882年)推举五品官员曲泳长为社长,组织捐款筹资,增加建筑,使得大悲寺规模增大。百姓可以在此求佛拜神,以求国泰民安,将心灵寄托安置在此。
后来战争爆发,强取豪夺现象时有发生,在东三省陆续沦陷的情况下,大悲寺也没能幸免——居住在此的僧侣被尽数驱逐,前往避难的百姓也被迫再次逃亡。当年人满为患的大悲寺变得空无一人,甚至因年久失修而变成了"危房"。
1993年,秉承着"保护宗教合法"的理念,为满足当地教徒的需要以及在唐王山附近对矽砂矿资源的开采,我国鞍山市的宗教局开始对大悲寺进行修复,迁移至了现在的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村的慈沟山重建。
国家用时一年,便将拥有着百年历史的大悲寺修缮完成,其中著名的物质文化古迹等全部尽数迁移。
1995年,在战乱中守护过大悲寺的住持妙祥法师从山西省五台山回到了海城市,在辽宁省本溪市闭关了三年之后,于千禧年(2000)出关,携带着僧侣团前往大悲寺常驻。
现在的大悲寺可谓是宾客如云,仅常驻护持居士便达到了一百人之多。每日前来上香祈福的信徒以及百姓也数不胜数,大家都在感恩着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为了可以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诚心祈愿。
与众不同的五条规定体现了大悲寺的珍贵价值
但大悲寺除了和其他寺庙一样,规定僧侣们要三衣钵不离身、远离乡里、脚行天下、淡泊人生、去教化群众以及依佛所教,放下自我成见之外,还有五条不成文的规定。
佛制僧人不允许储备以及使用金钱,寺院不设置功德箱,禁止捐钱;不许接受外来僧人给予的礼物,执事对客僧的礼拜一定要给予回礼;所获得的一切供养要上交常住,由常住统一分配;每日只允许吃一顿饭,超过了中午便不允许吃东西,包括水果、茶水等;不许外出化缘,也不许恳求他人,一切随缘,心不攀缘。
听起来大悲寺与众不同的五条过于严格和难以理喻,但其实大悲寺所践行的才是真正寺庙应该遵守的原则以及道德底线。
佛教讲究的是无欲无求,既然无所欲无所求便没必要与金钱交易牵扯关系。求佛拜神指的是内心对一件事情的向往和追求,讲究的是"心诚则灵",而不是"钱到则灵"。
寺庙是供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也是保存以及发扬佛教文化的净土。在这片远离红尘喧嚣,没有经济世俗的庙堂之内,僧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团结海内外的教徒,为国家的友好外交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此清净庄严的地方本就不应该被金钱利益所污浊,也不应该被酒饭消遣充斥。但反观现在,很多寺庙的存在的目的便是为了经济利益,一切祈愿也都是以金钱为前提进行的。
寺庙中的强买强卖交易也不少,烧个香需要上百元,求个佛像需要上千元。很多"住持"带头熬夜打游戏,僧侣们大酒大肉的在背地里吃得有滋有味,见到来祈愿的百姓不给钱便脏话频出,甚至有些寺庙还成为了一些违法乱纪者的避风港……
万物生活下去的基本条件便是食物,而换取食物的方式便是金钱交易。人们习惯了在红尘之中这样以物换物,也天真地以为可以用此方法来换取精神食粮,因此被一些有异心的寺庙蒙骗,落得了个愿财两空的下场。
心静自然顺,万事如心意
大悲寺其中的住持僧侣们深知此寺庙建成的不易,对国家和人民也是感激不尽。从他们走进大悲寺的那一刻便决心守护住这片得来不易的净土。于是他们放下了一切世俗和红尘的牵挂与利益,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普度众生"行动之中。
住持曾说——这世上无佛无魔,有的只是心佛和心魔,我们不仅要负责帮大家找到内心的佛,更是要帮助大家驱散内心的魔。为什么大家说自己活得累,因为计较和牵挂太多,多自然就累。人一旦和金钱欲望沾了边,便再也无法全身而退。
如果你撑不下去了,选择半途而废,这只能说明你的内心世界还不够强大。当你内心世界的信仰足够强大之时,肉体所要遭受的一切苦难在你这里都会迎刃而解。
古人曰:"心诚则灵。"整日嘴上说着人行道义,背地里却做着杀人放火的勾当,佛祖是不会庇佑这样口是心非之人的。人是未醒的佛,但佛却是已经清醒的人,心境澄澈则前路宽广,恣意妄为只会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