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龙八部》中,阿朱的死是剧情的需要

“悲剧比喜剧更能触动人的灵魂”,阿朱的死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而这个悲剧又是最爱他的人萧峰造成的。无论对主人公来说,还是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讲,这不仅仅是悲剧,还带有着强烈的自责感和遗憾,而这些令人无法释怀、久久难忘的镜头,正是影视剧创作者们所需要的。因此说阿朱的死是剧情的需要。

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痛不是虚幻的

把阿朱写死,会赚取很多人的眼泪,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萧峰的角度来看,他注定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襁褓之中时就离开了父母(尽管父亲并没有死,但他却毫不知晓,更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父爱),他是一个渴望亲情的人,包括爱情。从某一个角度来看,阿朱不仅仅是他的恋人,还应该是他的亲人、阿朱更能给他一种女性的爱。

那么再来看阿朱呢?同样身世坎坷,尽管她的父亲是身世显赫的大理段王爷,但她享受过父爱吗?她的多情老爸整天沉浸在温柔乡,处处留情,哪有一点心思去照顾曾经的露水夫妻和很需要父爱的女儿。

所以说,萧峰和阿朱虽然命运不同,虽然人生轨迹各异,但他俩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渴望爱情,包括来自异性的亲情。两人在一起,情投意合心灵相通,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所有人都希望两人能够相守终身,所有人都会被二人的身世和情感所感动。

而就在这个时候,阿朱被“写死”了,又是被自己最心爱的男人亲手打死的,尽管这是因为误会造成的。这一幕的出现,不仅让男主人公痛不欲生,更会让观众泪流满面,而这种心痛,不是来自感官的感染,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痛。

这种眼泪,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印证了一点:悲痛是真的存在的。

悲剧比喜剧更能打动人心,更令人难以忘怀

打动观众的剧才是一部好剧,所以无论是作者还是后来的编剧,都会让阿朱“去死”的。

无论是写一部小说,还是创作一部影视剧,创作者都会煞费苦心地去想尽各种办法来留住观众的心,希望观众对这部作品评论不已、喋喋不休,更希望能在看客心中留下永久的痕迹。而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容易让人记住,所以剧中的主要人物是需要去死的,阿朱需要死,萧峰同样需要死。

另外,多数人相信文学的作用,经常会通过阅读来唤醒心中的美好、善良、自我理解。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挖掘出自己潜意识中的遗憾,找到潜意识中“自我惩罚”的矛盾,从而解决那些困扰你的“梦靥”,所以人们对悲剧的理解会更透彻、会更加难以忘怀。这正是创作者所需要的。

阿朱的死,为萧峰“铺平了道路”,萧峰可以毫无牵挂地去完成民族大义,这是另一种完美

萧峰是需要死的,无论是从故事本身、从剧情的需要,还是从侠之大者的英雄气场来讲,萧峰都是应该舍身取义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阿朱没有死,你让萧峰如何“义无反顾”呢?这对阿朱是何等的不公平。

萧峰是个大英雄,有些事他必须要去做,为了宋、蒙的友好,他会不惜舍去自己的生命的,这么做符合侠义之道,天地为之动容。但是,如果阿朱没有死的话,他跳崖了,阿朱呢?如何度过余生?萧峰的跳崖是不是不负责任呢?

所以说,无论是从责任感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完美”的立场出发,阿朱都应该“提前死”的,而她又是保护父亲死在了自己最爱的男人的手上,应该说她这样死也是无怨无悔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得出来,阿朱的死是一种必然,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