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墓在华容哪里?郑和海图是刘大夏烧的吗?


刘大夏墓在华容哪里?

明朝兵部尚书刘大夏,华容人,其墓位于华容县胜峰乡。墓前立明弘治御制汉白玉石碑,上书“奉天诰命”之内容。

刘大夏与杨一清和李东阳被时人并称为“楚地三杰”,又与王恕和马文升被后人合称为“弘治三君子”,他清廉高古,政绩卓著,整治军备,辅佐明孝宗朱佑樘成就了“弘治中兴”。

刘大夏是明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水利专家和文学家。为官42年,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兵部尚书等职,赠封太子太保。刘大夏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反腐败,举清廉,惜群民,是一个当时万民称颂的清官。

史书记载,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命兵部尚书项忠查郑和的旧档案,结果查了三天,愣是没查到。项忠就问:档案呢?时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回答: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翻译成普通话就两个字:没了。

刘大夏说的没错,在当时,郑和下西洋花钱如流水,确实是劳民伤财的败家行为。首先,当时建造船队确实靡费太过。据统计,在永乐年间,郑和船队的每只宝船,造价都要达五六千银两,这还只是一只空船的造价。以至于,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此外,下西洋还引发了财政危机,仅朱棣对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就耗费银两就达600万两。而船队携带大量的铜钱出国收购,在当时没有外汇的前提下,致使铜钱大量外流,还造成了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

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刘大夏给藏了起来,老人家又没做好移交工作,所以,他死后,档案就再没人找得到了。第二种观点更直接,因为怕下西洋再祸害国家钱财,这位一生耿直的老头子直接点一把火,将档案烧个干净。到底档案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

“郑和海图”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珍贵档案,其中包括了大量先进的造船图纸、航海路线、海战实录、番邦地理,无论刘大夏是将“郑和海图”烧掉了还是藏起来了,此举无疑是将大明无数代人的心血付之一炬,大明朝在航海、海战以及造船领域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落后百年不止,中国航海技术、海战思想、造船技术出现了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