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黎淳状元墓在哪里?黎淳生平简介


黎淳,明代湖广省华容县龙秀村人,生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天顺元年状元。为纪念这位为国立功、为家乡带来荣耀和骄傲的乡贤,华容县在城东修建了状元街。而黎淳墓位于华容县黄湖山东侧,距状元街一华里处,墓前立有“岳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台碑。今天,历经风吹雨打500余年而不摧的黎淳墓,早已与巍巍黄湖山融为了一体,不显山,不露水,正如黎淳朴实高尚的品格。

最成功的老师

黎淳童年时家中十分贫困,其父黎斌为生活所迫,曾出家为僧。黎斌身处逆境,仍勤奋攻读诗书,尤擅长楷书,不久被推择为县吏。时修永乐大典,皇帝诏令各地选送人才赴京会试,以期发现人才。华容知县派黎斌送诸生赴京考试。黎斌到达后,一试即脱颖而出,不仅受到皇帝的赏赐,还被荐入文渊阁书永乐大典。书成,授直隶祁门县丞。

父亲奋发图强的精神和勤奋好学的美德,使黎淳深受教育。黎淳少年时就写下了《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机到时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黎淳当年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同伴们恶作剧,唆使一妓女在酒楼呼叫他的名字,黎淳走上酒楼,从容吟道:“千里邀游赴帝京,忽闻楼上唤黎淳。状元自是天生定,先遣姮娥报我名。”正因他有远大的志向,勤奋攻读,才能学而有成,报效国家。

黎淳是培育人才的典范。黎淳中状元后被任为翰林院编修,参与预修《大明一统志》,有机会研读了大量经史著作。成化元年(1465年),满腹经伦的黎淳被任命为皇帝的经筵讲官,专向宪宗讲解历朝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当孝宗还是太子时,他被任为太子宫中的左谕德(官名),专职太子的品德教育。此后历任左庶子、少詹事兼侍读,掌管太子东宫内外事务。这位太子就是明朝中叶最有作为的弘治帝。弘治的开明执政离不开黎淳当年对他的教育。明朝有两个出名的内阁首辅(宰相)——李东阳和杨一清,他们都是少年时由皇帝交给黎淳培养的。兵部尚书刘大夏青年时期,亦拜黎淳为师。以一身同为两位皇帝、两位宰相、一位尚书的老师,在中国教育史上恐怕也难有第二人了。从这方面讲,黎淳是最成功的老师。

廉政自律的楷模

黎淳曾任吏部左侍郎(相当于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10年,握有选拔官吏的大权,在一些人眼中,这是一个既威风凛凛而又肥得流油的差事。然而黎淳却清廉如水,量才选官,不徇私情,不受请托,即使至爱亲朋,亦从不假以辞色。对于卖官鬻爵、徇私用人事件,他深恶痛绝,吏部一时弊绝风清。

他在南京任工部尚书时,有华容家乡人任江苏华亭县令,将当地特产云布一裹送给黎淳。黎淳并不开拆包裹,挥笔在封裹上写道:“昔之县令,栽桑种麻;今之县令,锦上添花。”原封退回。此事传开,谁也不敢向黎淳送钱送物、跑官买官了。华容人谢文献任江苏宜兴县令时,犯受贿罪,被拘捕追赃甚急,托黎淳出面求情。黎淳义正辞严道:“县令受贿,正该追赃问罪,我岂可为贪官求免?”决然予以拒绝。他在左庶子任内,曾一度担任顺天(北京)甲午科(1474)主考。考完第一场,他看到一份优秀试卷,拟选为第一。后看到这位应考者的第二场、三场试卷,竟与第一场大不相称,经严格追查,原来是舞弊换了他人的试卷。黎当即严办当事人,杜绝考场弊端。后来出榜,那份优秀试卷原是名士马中锡的。幸得黎淳刚正,才未被他人侵没,马中锡才得以乡试第一,后成为明朝著名文学家。黎淳一生清廉如水,正如其门生李东阳这样评价他的恩师:“先生清德重望,诚可谓一代伟人矣!”

严谨治家的表率

黎淳做大官30余年,且是太子之师,皇帝之侧,却从不自夸自傲,也从不为子孙谋求地位和产业,更不许儿子在外打他的旗号“拼爹”。儿子民安在外塾读书时,某县吏送他一把福建产的珍贵扇子。黎淳得知,竟叫该县吏自来领走扇子。长子民牧中举后,跟随父亲到南京,结识了名妓柳金南。民牧常和诸贵与之游玩,并赋诗相赠。金南亦善画,曾以画扇赠民牧,不料送到黎淳的处所。黎淳接到画扇后不动声色。不久,他邀同僚到家中赋诗,将画扇揭之中堂。民牧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断绝冶游,奋发向上。由于黎淳严谨治家,教育有方,他的长子民牧、次子民表都高中进士,连同他本人,真可谓一门三进士。民牧官至江西南康知府,民表亦官至广西左布政使。二人皆为政清廉,深得百姓拥戴。

来源: 岳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