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钢火烧龙的由来是什么?钢火烧龙有什么寓意?


钢火烧龙是湘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湘西流传了300多年。为了避灾害赢吉祥,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

湘西钢火烧龙是一场盛大且能持续一周的民俗活动,从活动准备与流程看,分为制龙、制药、接龙、烧龙、化龙五个步骤。

    制龙即手工扎龙,龙分为龙头、龙尾、龙身三个部分。龙头是主要部分,长、宽、高约一米,选择三年以上竹子,破成篾条,然后用篾条扎成龙头的轮廓,再在轮廓上裱糊皮纸、白纸,然后彩绘,金线勾边,用剪纸花样装饰,其中的龙眼、龙舌、龙须是最后安装上去的,可以灵活变化,显得炯炯有神、威武霸气。龙身用竹子编成篾箩,共九节,大约15至20米长,从龙头到龙尾,要安装九个龙把子,是舞龙人手举的木棒,从龙头到龙尾系有两条结实的绳子,起连接作用。

    制药即做火药,当地称“花儿”,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钢火烧龙的主要原料。与一般的烟花不一样,花儿的制作材料就是“一硝二磺三木炭”,另外还要加白酒,白酒选用本地产的苞谷烧,是50度以上的烈酒。火药筒的大小决定了火药的多少,火药的多少决定了烧龙时间的长短。装火药筒的诀窍是泥巴筑紧,火药不紧不松。药太紧,易爆筒,即爆炸;药不紧,烧龙时,没有烈焰,花儿射程不远,不好看。火药筒装好,师傅们还要试火,看花儿射程与燃烧效果。

    接龙,就是龙队将制作好的龙“接”到河边进行祭祀,主要是在舞龙之前,由一个有威望、内行的长者敬酒,烧香、烧纸。白天舞龙,是一种拜年仪式,家家户户从正月十一开始,迎接祥龙进家,也称为“接龙”。

    烧龙是钢火烧龙活动的高潮。烧龙开始之前先由四个身着红色法衣的祭司举行迎春祈福仪式,紧接着由是“神龙点睛”、“烈酒壮行”环节,然后龙队在祭司带动下,浩浩荡荡奔向烧龙地。在焰火与烟花的交织中,狂龙,先是龙拜四方,接着是龙腾四海、团龙抢花、龙跳财门等花样表演。

    每条龙队有9人表演,龙头为先,其余人跟着龙头自由狂奔。这时候钢火师傅就是全场指挥,他们高举着火药筒,将瀑布一样的火焰哗哗地倾倒在龙头上和舞龙队员身上,舞龙人兴奋地大声呼喊,或跳跃躲避,或在焰火中沐浴。

    在烧龙过程中钢火师傅是最需要冷静的一个,他们需要看管钢火筒,并负责燃放。燃放也有严格要求,不能直接对着人燃放,点燃后,需要放到地上燃烧十几秒以后,再举过头顶,呈45度角度往上喷火。钢火师傅都是经过选择的,一是需要胆大心细,二是处事公正。

    舞龙烧龙的过程中,一直有打击乐队随队伴奏。乐队由5个人组成,分别为钹1人,大锣、小锣、勾锣各1人,司鼓1人,鼓为指挥。打击节奏分为快、慢两种节奏,开始是一般的慢节奏,随龙游行,进场后,让龙绕场一周,给观众拜年,然后舞龙。舞起来后开始烧龙,烧龙节奏就会加快,龙游四海、龙跳财门是更快节奏了,只有快节奏才能激发烧龙狂野的节奏。

    化龙,钢火烧龙最后一个环节。烧龙结束后,祭祀人带领几个祭师,穿上红色的祭祀服装,在河滩边进行化龙祭祀。祭师通过点香和纸钱、拜土地神,再朝天地各拜三下,然后朝河边奠酒三杯,口中念诵祈福祭语,意为将龙的灵魂送归大海,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在古代,吉首地区的钢火烧龙主要流传于吉首马颈坳镇,这是一场耗费人力物力的狂欢盛事,一般由镇上的大户人家集资举办,整个过程热闹、狂野,是湘西地区独有的祭祀典礼。

来源:吉首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