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三棒鼓是什么民俗?湘西三棒鼓起源于何时?


三棒鼓又叫“打花鼓”,属外来曲种,传入境内时间不明,清代龙山县“三棒鼓”艺人就在湘鄂川黔边境表演,现湘西各县广泛流行。“

三棒鼓源于唐代的三杖鼓。明人沈德符在《顾曲杂言》里已记载了三棒鼓在万历年间的演出情况。清末与凤阳花鼓合流,流传渐广。为谋生计,沔阳、天门一带的人们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到中欧,到东南亚,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他们被称之谓“中国的吉卜赛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并随艺人流传到英、法、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

三棒鼓”艺人多系半职业性质,常于腊月、春节期间四处游唱。灾荒年问,艺人们结伴远游,乞讨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宣传政策,鼓舞群众的工具,有的还搬上舞台表演。

“三棒鼓”表演有单人、双人和三人、四人多种。单人“三棒鼓”在演唱时,将马锣挂在胸前,双手边抛棒,边击锣鼓,边演唱;双人“三棒鼓”由一人击鼓抛棒并演唱,另一人打马锣帮唱;三人“三棒鼓”由一人击鼓抛棒,另一人打马锣,一人专耍刀或叉;四人“三棒鼓”在三人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抛刀的而成。抛刀多少不定,通常是三把或四把,多的为九把甚至十二把,抛刀技法有“美女梳头”“纺纱”“苏秦背剑”“砍四门”“冲天炮”“黄龙缠腰”“跑马射箭”等数十套。

龙山县桶车乡“花鼓”艺人黄有堂,抛刀技艺高超,誉满八方。“三棒鼓”传统曲目有《祝英台》《四下河南》《三打华府》《张四姐大闹东京》《大闹淮安》《陈木匠做官》《琵琶宴》《滴血成珠》等。

三棒鼓内容丰富,道具轻便、不择场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茶楼酒肆,随时随处皆可演唱,深受群众欢迎。

三棒鼓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来源:湘西州文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