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父》中维托仅靠人情债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便可建立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
《教父》号称是每个男人的必修课,是男人的圣经。
但可惜,很多人并没有看透教父。
最近知乎热榜提出了上面的那个问题,教父怎么靠人情债,就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帝国。
咱们先要破除一个误解。
教父不是靠着人情「建立」庞大帝国的。
人情是「维持」帝国的低成本手段,而且仅仅是众多手段中的一个,更不是发家的根本。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有人看到科举制度对维持封建王朝稳定有效果,就问为什么封建王朝靠科举就能建立一个庞大帝国。
于是过于经典的开场,婚礼请托,会让人容易误解人情就是教父「发家」的精髓。
而电影就更过分了,把教父发家故事放在了教父2里面,以至于观影顺序让人更加放大了人情的意义。
教父真正的发家,靠的是一次被动的、精准的刺杀。
这两个关键词都很重要,也都很有启示性。
首先,被动。
教父原本是一个不太快乐的逃难者,老爹和哥哥被刺杀以后自己跑到了纽约,安分守己的在杂货店努力搬砖。
结果有一天,隔壁有个精神小伙递过来一包东西,然他藏起来。
这段在电影里面有展现,原版小说讲解的更清楚一点。
这精神小伙就是教父后面发家的左膀,克莱曼沙。
但在当时,克莱曼沙反而是教父违法犯罪的引路人,并且又介绍了教父日后的右臂,忒西奥。
当然,站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违法的。
具体做的就是,抢劫卡车司机。
生活一下滋润起来了。
结果来了一个大坏人,范努奇。
这老哥上门找教父和另外小哥小伙伴要钱,抢劫就赚了700,他要600,一人拿200。
好,教父起了杀心。
某种意义上,教父发家,靠的就是这次「被迫反击」。
但是实际上,他在下定决心以后的实操手册,才是教父发家的本质。
他做了三件事情。
首先,是根据范努奇提供的线索,做出了刺杀后果评估。
而范努奇给线索的时候,是他觉得自己占据上风的时候。
在威胁教父的时候,他提到了不给我钱,警察就会来找你,让你的老婆和孩子会蒙羞,让你家失去依靠。
这在原著里面的描述非常精彩。
教父立马反应过来,范努奇虽然给人一种街头霸王的感觉,实际上他并没有有效的暴力手段。
最多就是花钱雇人进行「项目制」的施暴,但没有团队,不然也不会在威胁里面用警察。
这洞察力……
但教父并没有单靠一条福尔摩斯式的推理,不然也太拿生命开玩笑了。
他还结合了另外一个事实。
就是范努奇之前被几个不知道他名头的精神小伙砍伤了脸,最后死了一个,另外的精神小伙赔钱了,但没有出事儿(谢评论区大佬提醒)。
教父判断,如果范努奇真的是有团队的硬核黑帮,不可能让这几个精神小伙活下去。
这就涉及到黑帮赚钱的本质了,本质上是构建类似核弹那种不需要怎么用的「暴力威慑」。
收保护费,那是购买「不被打扰」的权力。
类似于视频网站充值就不被广告打扰一样。
那如果有人割伤了范努奇,他要维持暴力威慑,唯一的选择就是干掉那几个精神小伙,不然对外不能压制,对内也不能服众。
只死了一个再次证明,他没团队,最多是花钱请人「做了项目」。
这认知力……
第二件事,他完成了一场有破绽,但也没破绽的刺杀。
破绽在于,他是范努奇最后一个见到的人。
在范努奇上门收钱之后,他进行了刺杀。
没有破绽在于,他是等范努奇离开,并且确定有人看到他离开之后,潜行到范努奇的家里完成的刺杀。
相当于站在当时警方的角度,没法破案。
但站在街坊邻居的角度,他就是凶手的行刺。
需要细品一下中间微妙的平衡感。
他其实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在范努奇上门收钱之前就刺杀,或者等这次收钱完成,间隔一段时间,再刺杀,可以更好的摆脱自己的嫌疑。
但教父想要的,就是这个民间嫌疑。
第三件事,他在自己的左膀右臂面前,用一种略显刻意的方式,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范努奇收钱,其实是找他们三兄弟收的,一人要200。
教父给另外两个人说,我是诸葛亮转世,口才惊人,我能劝服范努奇只收300,你们一人给我100就好,我来解决这事儿。
另外两个人里面稍微机灵一点的忒西奥,当时就起了疑心。
但无所谓,教父还是安慰他们,说你们就只需要给我100,如果我没有说服,那我来补剩下的。
然后范努奇就挂了。
另外两个人再次登门的时候,态度就开始起了变化。
强大的执行力,灵活的头脑,再加上最关键的,云淡风轻的心态。
教父说,不是我干的。
忒西奥想最后确认一下,问,上次抢劫那枪呢?
教父说,扔河里面了。
拙劣的借口,达到了教父预设的目标。
两个人态度完全转变,从此甘愿打辅助。
这心理素质……
所以在完成0到1积累的时候,教父并没有所谓的人情债,他靠的依然是暴力。
暴力人人都会,但教父的暴力,更加的内敛和具有宣传效果。
他非常清楚自己施展暴力不是为了爽或者热血,而是为了后续的发展。
属于是走一步看三步了。
好,在进行从1到100的积累,人情债才刚刚登场。
这时候,人情债扮演的角色,和维持帝国没关系,而是教父宣传自己暴力的手段。
对的,人情债在教父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角色的。
因为教父现在要做的,是填补范努奇留下的暴力真空,以此壮大实力,包括养团队和打影响。
比如已经有地下赌场来送钱,就为了请他没事儿干多去坐坐,维持地下治安。
所谓的人情债,算是教父取代以范努奇为代表的,传统单纯依靠暴力获取资源模式,而推出的新业态。
原著花了很长的篇幅,讲一个非常小的事情。
教父与房东。
背景是一个房东要赶走租客,因为租客偷偷养狗。
租客请托到教父这里,教父去和房东谈了谈。
这次谈判过程本质上是失败的,房东油盐不进,教父说你让租客养狗,我多多给你钱,房东也没有答应。
所以教父在聊天的最后阶段说,我是个交朋友的人,你可以打听打听我,我绝对够朋友。
房东在街面上打听一圈以后,吓得躲起来瑟瑟发抖,也不敢赶走租客了。
他打听到的,就是教父下手很黑。
我很沉迷于教父的谈判艺术,欣赏他把威胁包裹的丝般润滑。
但这背后还有个隐藏背景,就是教父当时的暴力属性还没有广而告之,房东就不知道,需要打听了以后才了解自己在玩儿火。
教父就在这样不断的小事儿请托之下,自己团队的暴力属性才逐渐逐渐被人所知。
他的业务,才能不断发展,他的团队,才不断壮大。
的确是有人情,但人情是糖衣,用来包裹背后的暴力属性。
教父没有像范努奇那样吊儿郎当的走在路上露出自己的拳头和刀枪,他选择了更高效的方法。
如果真的是你帮我遛个狗带带娃的这种帮忙,没人会真的尊重教父。
他的帮忙,背后都是暴力支撑,所以帮忙,就是在宣传暴力。
有了一定的基本盘,教父就要实现了从100到10000的扩张。
说白了,教父是意见领袖、长老,他说投给谁,当时的美国意大利族裔就投票给谁。
而教父的政治资源,那些愿意保护他地下业务的官员,需要的就是这些选票。
教父之所以能左右意大利族裔的选票,就在于人情,而且是十多年的人情耕耘。
这时候人情就成了桥梁,是暴力带来的金钱和资源的更高级施展。
比如当时意大利人被欺负,没靠山,教父就成了大靠山。
比如赞助有前途会读书的意大利族裔小孩学习,让他们以后进入政府工作或者当律师。
还有帮企业解决工会的问题,帮助警察维护治安等等。
人情,是教父用来扩大自己影响,最低成本的推动方式。
婚礼请托那场经典戏份里面,比较难处理的,或者说教父花了很大精力来处理的,是殡仪馆老板的要求。
殡仪馆老板女儿被侵犯了,美国法院老本色了,给了施暴者轻判。
这事儿最后的处理非常简单,教父让手下去教训施暴者,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这安排对教父来说不难,但他费了老大的劲,要把殡仪馆老板拉回到人情债里面来。
因为,教父不能当雇佣军,不能当花钱办事的打手,他需要的是臣民,是影响力。
其实说了半天,就是要让殡仪馆老板承认,教父的游戏规则。
在这套游戏规则里面,教父只需要做几个好的样板出来,其他人就会遵从。
从理性上来说,今天用不上教父,明天也可能用得上。
而教父只需要花精力维护这个游戏规则就好,参与这个游戏的人越多,带给教父的影响力就越大。
相当于免费玩家作为流量,教父用流量去和投资人谈判。
殡仪馆老板这场人情债,如果单拎出来看,是个ROI很低的操作。
动用了三个打手,完成了一次暴力犯罪,换来的,仅仅是老板帮忙处理了一次尸体。
但,原著在后面,教父需要用到殡仪馆老板的时候,对他的内心进行了深度的描写。
这些电影没有怎么做到的。
简单说就是,殡仪馆老板其实不太想还人情,听到教父要找他帮忙的时候,内心是一万个不愿意。
但他已经进入了教父给他构建的关系网里面,人人都知道教父是他教父,他欠教父的。
殡仪馆老板就只有做好准备等着教父告诉他,具体要做什么。
这才是这个阶段人情的核心,让大家都遵守教父的规则。
教父的人情债,不光是一对一的,而是具有样板性的,能用小力气撬动大流量。
可惜这是他实力决定的,也是我们日常里面没办法做到的。
所以才会有人觉得为什么《教父》中维托仅靠人情债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便可建立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