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大庸傩戏是什么戏?大庸傩戏有什么特点?


傩戏称戏剧“活化石”,起源于原始巫术祭祀活动,旧志载:演唱傩戏,“设傩王男女二神像于上,顺巫讽咒礼神,祷告以卜吉凶。至晚,演奏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有女装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日范七郎,殁于王事。妻姜女哭之,其声凄惨,乡民听之,至有垂泪者。相习为常,不知所自。”桑植傩戏有“高傩”、“低傩”两个流派,分别流行于汉族区和土家、白族、苗族聚居区。低傩多奉信“三元”教。装束、唱腔、程式及剧目基本相同。以驱鬼逐邪还愿解厄为主要目的,称为“还傩愿”。也有为整“祝米酒”、白族少年“脱白穿青”或寿庆之日艺人土老司公表演,时间1~3昼夜,演唱时,傩戏艺人化妆扮神。内容有正朝、花朝,以喜剧娱神嬉人,“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间,又或不能亵慢淫荒之杂”(宋·朱熹《楚辞集注》)。其传统剧目多达二十多个。是各族民众喜爱的世俗戏剧。新中国建立前,桑植全县有56个傩戏班,50年代逐渐减少,80年代以来,傩戏恢复演出。傩戏演出时,接戏的人家在堂屋里扎起色彩斑斓的傩堂,除请老司行法事、酬神还愿外,还演唱“正戏”,如《鲁班造殿》《搬先锋》《搬开山》《搬师娘》《八郎买猪》等。这些《正戏>虽然带有宗教色彩,但“神”已人化,饶有生活情趣的细节,有时台上演唱,台下帮和,情绪非常热烈,深受群众欢迎。名日“娱神”,实为“娱人”。除在“傩堂”演唱“正戏”外,同时在门外搭台演唱大本戏,如《孟姜女》 (孟姜女万里寻夫)、《庞氏女》(有“安安送米”、“芦林会”等折)、《龙王女》(即《柳毅传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女戏”。傩堂戏曲调朴素、开朗,行当分明。演唱时,仅用锣鼓伴奏和人声帮腔。表演上既运用花灯的套 子、圈子,又借用弹腔剧种的表演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