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频繁告别的季节。
昨日,曾在电影《少林寺》中出演昙宗师父的演员于海因病逝世。他以英武形象和真功夫,在银幕上树立起武术良师的形象标杆。
1月13日,影视歌唱家谢莉斯因病逝世。年轻人对她名字或许感到陌生,但是她演唱的名曲《外婆的澎湖湾》,几乎是无人不晓。谢莉斯在1980年代率先将台湾校园民谣在内地唱响,为当时的人们吹来一股流行乐新风。
影视界近日离去的艺术家还有演员管宗祥、教授刘书亮、导演齐兴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闪耀的成绩,留下了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的作品。
“螳螂拳”大师于海
2023年1月16日11点30分,武术家、演员于海因病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81岁。
于海1942年7月18日出生于山东烟台,12岁开始学习螳螂拳。1958年,他以优异的武术比赛成绩被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招收,成为正式的武术运动员。
1960年代,于海曾多次担任中国武术代表团教练和队长。他随团出访过美国、法国、土耳其等三十多个国家,将中国武术推向国际舞台。
1982年2月,香港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古装片《少林寺》于内地公映。影片中的主要演员皆出自内地,他们都是各省市武术队的精英。武术冠军李连杰担任男一号,于海受邀出演昙宗师父并兼任武术指导。
《少林寺》最大的看点就是真功夫较量,武术运动员在镜头前以竞技的态度进行比拼,贡献出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于海在片中使出看家本领螳螂拳,神出鬼没的招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海凭借《少林寺》影坛扬名,此后相继出演了《南北少林》《太极张三丰》《太极宗师》《太极侠》等多部影视剧,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武术明星。
演戏只是于海的副业,他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武术人才的培养上。2001年,于海在山东威海成立了“于氏武术文化交流中心”。这是一所以武术教育为主的培训基地,为中国武术培养着薪火相传的后代力量。
谢莉斯《外婆的澎湖湾》成绝响
2023年1月13日14时05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乐团国家一级演员谢莉斯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5岁。
谢莉斯1947年生于重庆,年少时就展现出过人的唱歌天赋。她17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25岁那年被分配到中国电影乐团任歌唱演员。
1978年,电影乐团打算推出一对二重唱组合,谢莉斯与同事王洁实组成搭档。谢莉斯在1980年代初接触到了台湾校园民谣,一下子就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所迷住。
她开始和王洁实一起学唱这些歌曲,在之后的演出中演唱。《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歌曲,伴随着两人悦耳的演唱传遍了大江南北。
1981年,谢莉斯和王洁实推出了首张个人音乐专辑《何日才相会》,专辑中除了收录多首台湾校园民谣,还有《敖包相会》《跑马溜溜的山上》等多首民歌。这张专辑在当时达到了惊人的500万盒销量,两人的歌声响彻中国的大街小巷。
谢莉斯作为电影乐团的歌唱演员,曾为《莫让年华付水流》《笑比哭好》等多部电影演唱插曲、主题曲,她美妙的歌声为电影提升了品质。
1997年下半年,谢莉斯罹患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说话、走路都出现问题。她在丈夫郎文曜的悉心照料之下,逐渐恢复语言行动能力,新世纪之后重新登台演唱。
谢莉斯和王洁实的二重唱组合,在改革开放之初,领风气之先,为国人打开了音乐新空间。谢莉斯的动听歌声,已经驻留在中国流行乐史上,供后人倾听与传诵。
“电影疯人”管宗祥
2023年1月13日凌晨,著名演员管宗祥于北京病逝,享年100岁。
管宗祥1922年生于山东平邑,1942年参加八路军,在部队上展现出文艺才华,曾担任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三十五军政治部文艺宣传大队副队长。建国后,管宗祥转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表演成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
管宗祥的表演生涯超过70年,他出演过京剧、话剧、影视剧,在表演领域堪称多面手。他作为电影演员被观众熟知的作品有:《祝福》《神秘的大佛》《包氏父子》《老炮儿》等。
1983年公映的电影《包氏父子》是管宗祥的代表作,他在片中饰演望子成龙的父亲老包。一开始,导演谢铁骊觉得他眼神过于锐利。他就坚持在表演时让眼睛处于半睁的状态,尽量抹去眼神中的锐气。
他是北方人,为了演好江南角色老包,他戏里戏外都穿着角色的破旧棉袍,让自己和角色合二为一。他还精心设计了老包的语速和肢体动作,让这个张天翼笔下的文学人物,成功走上了大银幕。
管宗祥的儿子管虎是著名导演,他执导的《老炮儿》《八佰》是票房与口碑的双赢佳作。管宗祥在《老炮儿》中出演了“二爷”一角。虽然这个角色台词不多,但管宗祥凭借沧桑的面容和坚毅的眼神,成功塑造了一个北京大爷的形象。
管宗祥是业内公认的“戏痴”,他无论角色大小,都会全力以赴地投入表演。他曾经出版过自传《电影“疯人”》,这个书名可以视为他表演生涯的最佳注脚。
导演系教授刘书亮
2023年1月12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原导演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书亮,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68岁。
刘书亮1954年生于山东青岛,他的职业生涯横跨教学和影视两大领域,并且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8年,刘书亮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摄影专业。本科毕业之后,他分配到青岛电视台工作。1986年,他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获得学位后留校任教。
他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培养了众多优秀毕业生,桃李满天下。他在研究领域先后出版了《电影电视导演术》《电影艺术与技术》《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等多部理论专著,为影视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曾兼任《当代电影》的主编,推动着电影理论研究的发展。
他卓越的掌镜功力在业内众口皆碑,央视出品的史诗剧《三国演义》,他在《赤壁鏖战》单元担任主摄像师,宏大的战争场面为剧集增色无穷。
他作为导演,先后执导了《蝴蝶兰》《无花的夹竹桃》《幕起幕落》等电视剧。这些现实主义作品,关注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命运起伏,播出之后颇受好评。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在悼文《致书亮》中写道:“一个人的价值,不以寿命长短来衡量。之前能载入史册,之后会有人传承,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吉鸿昌》导演齐兴家
2023年1月11日,著名导演齐兴家因病于长春逝世,享年92岁。
齐兴家1930年4月16日生于辽宁开原,1949年随东北青年文工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他并非电影科班出身,从译制片导演做起,之后担任过电影场记、副导演,及至升任为导演。他凭借自己的勤学苦练,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影视导演。
电影《吉鸿昌》于1979年公映,这是齐兴家的导演处女作,他与李光惠联合导演。《吉鸿昌》片长172分钟,是一部制作规模宏大的传记片。影片拍摄之前,齐兴家为了完善剧本,与编剧一同走访吉鸿昌的家属、部下、乡亲,历时三个月,搜集了几十万字的历史资料,为剧本创作和影片拍摄打下史实基础。
影片上映后广受好评,最终获得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
齐兴家的电影代表作还有:《张铁匠的罗曼史》《大地之子》《街上流行红裙子》等影片。这些作品展现出他对历史变迁中百姓生活的关注,做到了现实性、思想性、娱乐性的交融。
1980年代后期,齐兴家开始转向电视剧创作。他执导的作品《雪野》曾获得第七届飞天奖连续剧一等奖,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
齐兴家从场记成长为导演,秘诀就是多读书。他只要一有空闲就会看书、看剧本,让自己吸收广泛的知识,酝酿出一部部精彩的作品。
【文/崔汀】
The End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