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花带是一种小巧的织物,起源时间不可考,反正很早很早就出现了,传说花带最开始是有辟邪的作用,苗族居住在湘西的大山里,山中多毒蛇猛兽,为了避免被蛇咬,就制作出了颜色鲜艳的花带,用以避蛇。
苗族花带是用于束身、围腰、背负小孩等所编织的一种工艺品。宽1~5厘米不等,长约1~2米左右。材料有棉线、麻线和丝线等,色彩有素色、多彩之分。其工艺流程是将扦织的经线固定在特制的三角形木架上,根据所织宽窄及图案,安排中经线的蓬数,按奇数组合,一般为21~29蓬。编织花带时,用一根扁长的牛肋骨,或两头翘、一头滑尖的长17~27厘米的铜挑,挑数纬线来回编织打紧。图案多为花鸟鱼虫以及六耳格、万字纹等几何二方连续纹样。
编织花带是苗族妇女必学的一门手艺,也是衡量姑娘灵巧与智慧的一个标准。花带除了具有实用与装饰两种功能以外,还具有联系青年男女感情的作用。青年男女相爱以后,女方便送给男方一条亲自编织的花带,男方将花带系于贴身衣服上,并露出花带须头,向人示意其已经“名花有主”了。
有苗族祝枝词这样写道:“花带织了三尺长,送给阿哥系腰上,莫嫌花带织短,系在腰间情意长”。
在苗区山寨,有关花带的起源还流传着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相传在几千年前,生活在深山狭谷里的苗族人民常常遭受到毒蛇的侵害,死亡了很多人。当时,有一个聪明能干的苗族姑娘,看着族人的惨死,心里十分难过。后来,她从毒蛇不伤同类的现象中得到启示,便把五颜六色的丝线编织成一条与蛇长短大小相等、花纹相似的带子拿在手上,毒蛇误以为是自己的同类,便没有伤害她。然后,她把自己的创造遍告族人,大家纷纷效仿,果然十分灵验。从此,编织花带的习俗便在族人中形成了。
《后汉书》载,“断发文身,以示与龙蛇同类,免其伤害”,苗乡的传说与古书记载惊人的相同。
来源:《湘西民族工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