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手工抄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始于隋朝。历史上桃林村家家户户造纸,被称为" 南方纸都"。当地盛产楠竹,小满时节的楠竹是造纸最好的原料。

在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用楠竹造纸“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荡料、入簾、覆簾、压纸、透火、焙干”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对“煮楻、足火、舂臼”三个流程加以改进,并利用当地特有雪花皮树抄制出不同质地的皮纸,形成独特的滩头手工抄纸工艺。

滩头手工抄纸工艺至少在明朝时代已经成熟,清代、民国为鼎盛时期。当时,在滩头古镇及周边几十个村庄,拥有作坊1100多家,熟练工人2000多名,主要生产土纸,还衍生出皮纸、色纸、香粉纸、宣纸、炮簾纸等多个品类,尤其香粉纸是当地的特色,擦脸具有美白效果,曾是许多人的记忆,现在全国只有滩头生产。

滩头手工纸业的繁荣,带动了滩头木版年画、隆回鞭炮、手工纸伞,宝庆书局(出版业)、梅山纸马等以土纸、色纸、皮纸为原料或为载体的多种文化现象与手工传统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