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宝塔遗址发现大量商代遗存,填补了澧水流域商代中期到晚期在考古学上的空白。

在石门县宝峰街道宝塔社区五组,宝塔遗址沿着澧水下游的右岸(南岸)绵延近千米,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遗址清理出商至宋元时期的灰坑、沟、房子、墓葬等各类遗迹近500处,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陶瓷器、石器及植物种子等遗物,多为商代、东周、汉晋、宋元四个时期,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比如种植水稻,加上靠近澧水,鱼肉资源比较丰富,所以鱼是主要的肉食资源。”三千多年前的石门人还食用猪肉,“当时没有油、盐,也没有炒菜工具,所以处理食材主要有煮、蒸、烤三种。”

此次发现的釜、鼎等炊具,器盖,底部或腹部都有烟熏的痕迹,它们可能用来煮熟食物。盛伟介绍,许多动物的骨骼上还有明显的火烧痕迹,不排除当时用烤的方式来处理食材。

遗迹中保存相对较好的有两座半地穴式的房子,平面形状接近圆形,面积仅10平米左右,坑内一般铺垫细沙,周边立柱,并留有进出的门道和台阶。

当时,石门已和商王朝建立了文化联系。遗址发现了陶瓿、陶簋、假腹豆等器物,以及一些仿铜风格的纹饰等,这反映了其接受了商文化影响。

这些遗迹和遗物勾勒出商代中期到晚期“石门人”的生活图景:经过对土样浮选出的动植物遗存进行初步鉴定,鱼、猪肉和多种飞禽、水稻是人们的主要食物。釜、鼎、甑用来蒸、煮食物,它们一般都带有器盖。虽然没有烤熟食物的器具,但许多动物的骨骼上有明显的火烧痕迹,因此烤也可能是当时的烹饪方法之一。碗、豆盛装食物,罐、盆、尊等盛储器用来盛水、储存粮食或其他物品。

它们还展现出商代“石门人”与外地的文化交流。除了影响最大的商文化外,出土的罐、盆、磨光黑陶杯、小平底罐等,广泛见于今天的湖北荆州、宜昌;一件硬陶瓿残片,可以明确是如今岳阳等地烧制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