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擂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于擂茶起源的传说很多,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东汉建武25年,伏波将军马援奉汉武帝之命征五溪蛮,率兵溯沅水而上。所部路过乌头村(今天的桃花源),因水土不服,感染瘴气风寒,病倒无数。当地一老妇献出祖传秘方“三生汤”,以治其病,马援命全军饮用后,病疫顿愈,士气大振。从此“三生汤”(即桃花源擂茶)能治百病便相传至今,在当地沿成习俗。
所谓“三生汤”,即生米、生姜、生茶叶在擂钵中捣碎,开水冲兑汤。随着岁月流逝,擂茶名目越来越多。凡上等擂茶,碗面热气腾腾,茶面颜色黄绿、呈龟斑状,斑状微动,恰似天上飘浮的云朵,擂茶自上而下层次分明。喝擂茶时,桌上还要摆上许多农家自制的副食品和坛子菜,称为“压桌”。
做押茶的时候,先将上述3种原料(米必须用水泡胀)放在擂钵中用木棒擂制成桨,称“擂茶脚子”。这木棒非山楂木不可。用山楂木擂捣,可以在擂茶中留下一股淡淡的持久的香味,也可使“脚子”日久不腐。
冲擂茶、喝擂茶也有许多讲究。入席之后,总在每个人面前放上一只小碗,碗中放上一团“脚子”。“脚子”以半调羹为宜。“脚子”调入碗中后,再用煨壶冲下一碗老开水。壶要提得高,水要冲得快,让水在碗里冲成漩窝,使“脚子”在洲转的水中自然冲匀。壶停水住,随着碗里冒出的氤氲热气,飘散出一股股特有的香气。擂茶必须趁热而喝,最好是开水刚刚冲下,热气来不及散开的时候喝上一口这时顿觉心胸开郎,肝脾舒适,肚里留下一股消散不尽的香气。然后再细品慢咽,辣辣的,咸咸的,涩涩的,渐渐尝出其中的滋味。等到一碗擂茶落肚,您已是筋骨舒适,神情悠然了。
擂茶分清水擂茶和糊糊擂茶,清水擂茶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至于糊糊擂茶,即是将米粉放入冷水中化开,用铁锅在文米上熬成糊状,再加入“脚子”,拌匀后稍煮便成。
无论清水擂茶还是糊糊擂茶,其功用一样,它能疏肝理肠,祛瘟避疫。如今在喝擂茶的同时桌子上还要加上好些食品,像油炸黄豆、花生、包壳、粑粑、罐菜、糕点等,这些东西统称为“压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