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三棒鼓源于唐代的三杖鼓,兴于宋明,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是广泛流传于湘北一带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湘北三棒鼓以唱为主,打击乐(鼓和小锣)伴奏。演出时,两人同台,一个掌鼓领唱,一个敲锣帮腔。由于掌鼓人用的是三根小木棒边抛棒边击鼓边领唱,故称三棒鼓。

湘北三棒鼓唱词通俗,词句简短,每段押韵。唱词的句式与字数,类似天津快板;三棒鼓的声腔风格朴实,委婉低沉。由于抛棒击鼓有严格规律,歌唱时节奏平稳,变化不大。声腔除[平腔]、[悲腔]、[凤尾腔]、[杂花腔]、[鱼尾腔]外,还有[十枝梅]、[摘花调]。

三棒鼓的道具主要为:鼓、棒、锣,也有用短刀、火把等,也有钢叉代替鼓棒进行特技表演的。表演分单人和双人两种。单人表演者自己击鼓伴唱,并不时抛耍鼓棒,并敲挂在鼓侧的马锣。双人表演则一人丢棒(或刀叉、火把)击鼓,另一人敲马锣,二人对唱。

2012年,湘北三棒鼓列入第三批“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