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明油纸伞制作起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有千余年历史。

据《益阳县志》记载:益阳唐宋时境内就有制伞作坊,“清代和民国时期,县内伞业兴旺“,县城对河的三里桥几乎家家做伞,一里多长的麻石小街有上百家伞铺、伞坊。

益阳的纸伞生产,多以桃江的竹子,安化的皮纸,安化、常德、湘西的桐油,湖北罗田的柿水(柿子做的)做原料,用料讲究。从选材(号竹)-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伞骨煮费-晾干。选上等松木做伞头、伞托(葫芦):锯葫芦-串葫芦-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柿子水)-糊伞边-绘画-收卷-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等等。手工制作完成一把伞,工序达七、八十道。

作为湖南民族手工艺经典的益阳油纸伞久负盛名,民间流传“湘潭的木屐、益阳的伞”。伞就是讲的明油伞,俗称油纸伞、桐油伞、花伞。其制作工艺精湛,外观典雅,质量上乘,因而名扬洞庭,誉满三湘,蜚声海外。

益阳伞寓意吉祥又好看还实用。印尼、新加坡等国的女性,在走亲访友时,还不忘带上一把益阳纸伞。日本人流行将一些小小的益阳纸伞(每把仅有25公分大),摆放在自家醒目的地方,以图吉利。它可以美化生活、可遮阳、可挡雨。益阳明油纸伞不仅走俏国内,且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