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1604 - 1682),只因他的画中充满宁静温柔的欣喜。
在他的画中,我能听到远方的笛声——那是儿童吹的牧笛,穿越萋萋芳草,巍巍枫林,仿佛呦呦鹿鸣,汩汩泉涌。花果凋零,草木滋长,河水拍岸,羔羊吃草。 断壁残垣光华照射,农舍村野花自芬芳。
我仿佛望见大卫把歌颂诗篇交给奏乐者,幽幽山麓有音乐。夕阳照耀如持杯者的光泽,海港有诗声唱响。那淡淡的宗教情怀里有大喜乐,望向羔羊的眼里有大慈悲,描绘光泽的笔上有大朴素。
克劳德·洛兰是贫苦儿,一生距所谓幸福尺度甚远。他诞生在法国洛兰地区(Lorraine)的小村庄,便以此地为名。他的生日约在 1600 年或随后四五年,12 岁时父母去世成为孤儿。
他到弗莱堡(Freiburg)随兄长学习制图绘画,随后旅居意大利,做过糕点师和仆佣。
闲暇时,他便拿出画本勾勒风景。他陆陆续续的学艺,晚年在意大利、法国游历徙居,获得声望。他终身未婚,只收养了一位孤儿,活了近 80 岁。
我不知道他是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把画艺练得如此臻熟。仿佛他是天生的农者,阳光照射,甘霖自降,田野生出麦谷,如神恩赐,如灵感天启。
我想,步入冬宫博物馆,遇到的第一个展厅就是洛兰,这个头开的真好。不仅好,还意味深长。那装修豪华的宫殿算得了什么呢?原来极伟大的东西,极微小;极微小的,极浩瀚。
他的画让我感动,这种感动不是震撼地流出泪来,而是淡淡的悲伤,像是与生俱来必须经受的一切,像命中注定的消磨,像坦然接受的自在,像欣然感恩的知足。
命运没有厚待他,但他淡泊的心境,弥散了一切人类的纠结自苦。在他宽广的虔诚的心里,静静渗出了无边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