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生于万历十七年,其父乌拉贝勒满泰。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万历三十三年,生下皇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生下皇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生下皇十五子多铎,一生深受努尔哈赤的宠幸。

  天命十一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阿巴亥被四大贝勒逼殉葬,终年三十七岁。顺治朝初年,阿巴亥次子多尔衮摄政,阿巴亥得到“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的谥号,牌位入太庙。同年年底,多尔衮暴病身亡。阿巴亥的“孝烈皇后”又被罢谥,牌位也被赶出太庙。 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1590年-1626年),名阿巴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

  其父乌拉贝勒满泰。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12岁,在清太祖孝慈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晚年最为得宠,生育3子,分别是:    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均拥有贝勒之位,各掌管一旗。   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明天启六年)正月,67岁的努尔哈赤在山海关外辽西宁远城(今辽宁兴城)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所伤,八月十一日未时,努尔哈赤死于浑河的船上,地址正在叆鸡堡,距今沈阳40里。

  阿巴亥成为努尔哈赤临终前唯一的陪伴者。努尔哈赤生前未正式确立继承人。按照曾制定的“大汗共推”之说,皇太极被推举为新汗。八月十二日卯时,四大贝勒宣称先帝曾有遗言,大妃从殉。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被逼殉葬,以自己的死确保三个儿子的平安。死时距努尔哈赤去世不到一天,与努尔哈赤同棺敛葬。

  后金时期满族的殉葬制度为丈夫死后,嫡妻即使无子也不必殉葬,而是选择一名无子之妾从殉。从殉之妾一般都要艳妆,然后由嫡妻率家人儿女向她行礼之后“上路”。最好的待遇是服毒自杀,或由家人以弓箭射杀或以弓弦绞杀,若是此妾不愿从殉的话,则会被家人活活掐死。

  阿巴亥作为生育三子的嫡妻,被选中殉葬的原因难以令人信服。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努尔哈赤因宁远兵败之后患疽身亡,继而发生在后金宫廷中对汗位继承的争夺剑拔弩张,大妃阿巴亥足智多谋且胸怀大志,她的三个儿子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在八贝勒中占有强势,更为可怕的是,在努尔哈赤死前的四天中,惟有她承命侍侧,因此对于皇太极、代善等竞争势力来说,她是最致命的对手。

  若不将她铲除,她可借“遗命”之威,任用封、赏、贬、谏之权,还不闹得天地翻覆?于是,阿巴亥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在皇太极等诸贝勒胁迫下,她于努尔哈赤死后次日为汗夫生殉。《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乌拉纳喇氏殉葬作如下记载:“……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

  诸王曰(略),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另有清代官书作如下记述: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太祖高皇帝崩。……十二日,太妃以身殉,遂同时而敛。恭奉龙舆出宫,奉安粹宫于沈阳城中西北隅。这是清代官书对安葬她的唯一记载。   阿巴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丧夫之日就是自己死亡之期,因为生殉虽然在女真社会并不希奇,但却是有条件的。

  作为生殉的妻妾,首先必须是死者的发妻,其次是无幼子需要照顾,而且生殉者多为地位较低的妾。就是抛却自己总让汗王不悦这一点不提,多尔衮和多铎年龄尚幼,自己又是地位最尊的大妃,生殉之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自已头上。可事情的发展确总是出人意料,阿巴亥所具备的这些不能生殉的条件恰恰是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欲置她于死地的理由。

  原因是多尔衮、多铎年纪虽幼而无战功,但却拥有和兄长一样多的旗兵旗民和一样大的权力,加上阿巴亥位居大妃,无论谁继承汗位都会受到她的牵制且随时有被取而代之的危险。所以皇太极诸王假借太祖有遗诏,逼她生殉,意预除之而后快;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皇太极要报当年阿巴亥取代他的生母孟古姐姐成为大妃,自己12岁就失去母亲的一箭之仇。

     阿巴亥先是不从,因为太祖从病发而动身去清河温泉疗养,到病情加重乘船顺太子河而下欲返回当时的都城沈阳,临终的努尔哈赤只召见大妃阿巴亥前去迎接,向她托付了身后之事也未可知。而且两人在浑河船是见了面的,阿巴亥是看着汗王咽的气,有没有遗诏她心里最清楚。

  可此时的阿巴亥已失去了太祖努尔哈赤这座靠山,她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且多说无益。没有了靠山,她只是个空有名位而手无寸铁的女人,看来自己的大限已到。因为依女真风俗,当殉者不容辞,若不从,时辰一到,族人可用武力将其扼死。万念俱灰的阿巴亥做出了服从的决定,在努尔哈赤驾崩的第二天早上,身着大妃盛装的阿巴亥面对着以皇太极为首的逼其生殉的诸王,说:我12岁起就侍奉先帝,丰衣美食已26年了,我不忍心与先帝分离,愿相从于地下等等。

   但其实阿巴亥的心中始终有所牵挂,她牵挂地就是她努尔哈赤生下的三个儿子,故而她哀求诸王在她死后善待她的三个儿子,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37岁的阿巴亥含怨自缢而死。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妃同时殉葬的还有当年讦告阿巴亥的庶妃阿济根和代音察,这两个当年告发大妃的功臣今日却与被告同一命运。

  面对皇太极随之即位的史实,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另有缘故,实在发人深思。   作为后金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阿巴亥的厄运在死后并未停止。大妃既然已经生殉,自然与太祖努尔哈赤同柩而葬。可清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敬卜吉壤,建造山陵,奉迁高皇帝样宫安葬”,天聪三年二月“乙亥,清明节,丑刻,以奉安太祖高皇帝粹宫,上率诸贝勒大臣,诣太祖梓宫前,行告祭礼,奠酒、举哀……上与诸贝勒、亲奉太祖粹宫出殿,诸大臣奉安灵舆,列卤簿,奏乐。

  八旗诸臣以次恭舁龙辑,至山陵。随奉孝慈高皇后样宫与太祖高皇帝合葬,大贝勒莽古尔泰母妃富察氏灵样亦树葬于傍。”这是《清实录》对努尔哈赤丧仪的详细记载。丧葬礼仪中提及了与太祖合葬的叶赫那拉氏(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及大妃富察氏,却未提及与努尔哈赤“同柩暂厝沈阳城中西北隅”的阿巴亥。

     皇太极称汗,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作为新皇帝的生母位列其前情有可原,但对阿巴亥却只字不提,不设神牌,不加封谥号,这确实有失公允,因为清朝不乏两位皇太后并尊的情形,如孝端文皇后与孝庄文皇后,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而且都是原任皇后的地位与等级均高于因生育了皇帝而得封的皇后。

  可阿巴亥则完全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试想若是多尔衮即位,恐怕史书的记载与现在人们所看到的一定是大相径庭。这一点多尔衮的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但他多尔衮城府很深,此时的他年仅15岁,羽翼未丰,没有实力和皇太极一争高下。既然时机未到,就不妨深藏与心中。

  年轻的多尔衮凭着作战勇敢机智,很快以其卓越的战功、出众的才干和对兄长皇太极的“忠心”,超越几位兄长,被封为睿亲王,领整白旗。   20多年后,当上了摄政王的多尔衮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为他的母后阿巴亥正名了。于是顺治七年(1650年),阿巴亥获得了“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的谥号,其牌位也被供奉于太庙开始享受子孙的祭祀。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谥号只昙花一现般存在七个月,又被追夺。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塞外,于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病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年仅三十九岁,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有人揭发多尔衮生前曾制有八补黄袍等物,于是诸王大臣群起攻击,称多尔衮专擅,有谋逆之心。

  刚刚亲政的顺治马上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博归宗(多尔衮无子,抚其弟多铎子多尔博为嗣),更有甚者,还将多尔衮陵墓平毁,鞭尸示众。受其牵连,阿巴亥所获封典全部被剥夺,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孝烈武皇后”的称号与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的名字一样,在所有祭享及福陵历史上被隐去了,从而再一次变得无声无息了。

     阿巴亥的命运是坎坷的,但值得她庆幸的是,她一直与太祖努尔哈赤同葬在福陵地宫。因为,清前时期女真社会的丧葬习俗是火葬,生殉的阿巴亥与努尔哈赤同柩火化,必定是生死同穴,即使孟古姐姐因皇太极称汗而葬入地宫,也无法改变个中事实。虽然后来阿巴亥因子而获谥,又因子而被夺谥,而顺冶帝还曾将其子多尔衮挫骨扬灰,但阿巴亥毕竟是他祖母辈的后妃,即便他有此心,也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擅动太祖之陵来抛撒阿巴亥的骨灰,因此,命运多舛的阿巴亥只能是默默无闻地陪伴汗夫而永葬福陵了。

  她终于可以长眠地下,入土为安了。 殉葬原因  由于阿巴亥年轻貌美,努尔哈赤非常宠爱她。有一次在晚宴时,努尔哈赤望着年轻美丽的阿巴亥,想着自己逐渐老去,考虑自己百年之后将阿巴亥托付何人。后金有收继婚习俗,故努尔哈赤考虑在身后由大贝勒,二子代善继娶阿巴亥的打算。

  代善也知道父亲的这一想法,而阿巴亥也希望在努尔哈赤故去后在后金政权中寻找靠山。而后,随着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在天命五年引发大妃事件。首先说阿巴亥送食物给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吃,皇太极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又告发说阿巴亥经常深夜出宫到代善家去;还告发说举行聚会时,阿巴亥精心打扮和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但由于家丑不可外扬,即以私藏金银的罪名而将其“离弃”。后世有人认为,德因泽告发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以达到排挤代善,打击阿巴亥的目的。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在外身染重病,要阿巴亥前往,中途得知努尔哈赤死讯。皇太极以努尔哈赤之命为由,逼其殉葬。

  同殉者还有两位庶妃,其中包括德因泽。就这样,皇太极剥夺了年仅十五岁的多尔衮登位的可能。阿巴亥其时三十七岁。在多尔衮执政的时候追封为皇后,全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   其子之一的多尔衮,后来成为清朝顺治皇帝的摄政王,而顺治皇帝非常讨厌多尔衮,因此顺治将多尔衮为她立的皇后—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于顺治十年降为静妃,更将多尔衮之母大妃阿巴亥逐出父亲皇太极的太庙,并追夺一切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