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梅山剪纸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清嘉庆十六年(1811)《安化县志》记载:“梅山地区土俗淳古,其俗多慷慨……”梅山剪纸的古老足迹,不只是存在于一个简单的剪纸图案中,只要我们来到民间,走进民俗活动,它久远的历史身影就会跃然而出。
  
梅山地区传统的剪花艺人一般在喜庆活动中出手相帮,其作品没有商品买卖的过程,但会获得主家的封赏,反映了梅山地区山民淳朴的情感世界。在梅山地区喜庆的活动中,剪花是必不可少的装饰用品。
  
梅山地区有的职业剪纸艺人被尊称为“花匠”,花匠主要制作祭祀制品,用剪纸、画彩等手段装饰出想象中的理想空间。花匠遍布较广,其手艺主要是师徒相传。他们每天的劳动价值较高,至少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日工资的三到五倍,其作品明码标价。祭祀剪纸至今在梅山地区的民俗活动中仍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时每次数量多达几十、上百件不等,场景富丽堂皇,十分壮观。在傩戏、祭祀等原始宗教活动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古的剪纸相信、傩戏剪纸面具、花屋等。梅山祭祀剪纸象征神的符号,经过宗教仪式、法师(师公)作法,被赋予了神的意志,服务于百姓大众的精神世界。

在梅山巫教活动中需要用土纸剪成各种桃符、纸钱等,这些活动一直流传至今。清明时节纸幡、中元节打纸钱烧包,梅山地区传统的“扎冥屋子”,送丧用的花圈,这些祭祀活动剪纸都有较为严格的民俗讲究。门笺纸只在大年三十张贴在门楣上,民间有谚语道:“贴了门签纸,辞了讨账客;扯了门签纸,辞了拜年客”。扯掉门签纸一般是过了正月十五,门笺纸在这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以“鹅”为主要图案的婚庆剪纸是梅山剪纸最重要的特征,婚庆剪纸既表示喜庆,还有许多禁忌,以主人家的房屋房间数进行剪纸活动。出嫁的女儿生了小孩,做外婆的要在鸡蛋上剪蛋花贴在上面,作为首要礼品用箩筐盛装挑着去女儿家道喜,鸡蛋花是梅山民俗的独特形式。梅山地区的民间刺绣,木雕等要先用纸剪出花样,再照着剪纸去作业。过去梅山地区盛行影子戏,影子戏的影身是剪纸做成的艺术品。
  
我国的剪纸艺术,分剪纸、刻纸两大类,梅山剪纸具有自己强烈的艺术特征,当地人把剪刀剪出的称剪花,用锉刀锉出的称锉花。梅山锉花是我国刻纸工艺中的一种古老技法,其工具、工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特征。
  
梅山剪纸的剪花和我国其他地区流行的技法大同小异。梅山剪纸的锉花则别具一格,它由香樟木墩作垫板,铁匠打制的锉刀为工具,是我国早期的、原始的刻纸形式。
  
梅山剪纸是梅山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梅山地区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所以梅山剪纸具有种类多样、工艺多样、艺术层面多元的艺术特征。
  它的技法既有剪花,又有锉花。
  它的色彩即有单色,又有彩色。
  它的造型既有平面,又有立体。
  它的内容既有节庆,又有祭祀。
  
梅山锉花,“锉”只代表第一个步骤,其实在完整的作品中还融入了木板画的真彩、工笔画的线描、剪纸的套色等其他繁复工艺。简单地说,它的工艺流程是:锉(剪)、衬(套色)、画三道工序。
  
在我们目前采集到的传统梅山剪纸花样中,有经过几代人保管留传至今的清同治年间的图样实物。它们代表了近代梅山剪纸的历史。探究这些梅山剪纸实物的来源,会发现它们烙上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痕迹、生活习惯、民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