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阳对子调现在改名叫郴阳花灯小调,郴阳对子调源于郴县和桂阳交界的民间,在清朝年间已很盛行,当时在桂阳叫花灯调,郴县叫草台小调。
郴阳对子调,起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朝,它是流传在湘南民间,以唱桌台班子(以前称草台班子,调班子)。郴阳对子调以一旦一丑表演为主,结合当地民歌、山歌、号子等音乐,和发生在百姓身边的趣事为题材,深受百姓青睐。
一旦一丑唱对子调,节目短小、情节简单;内容以表现劳动生产、爱情生活为主,曲调主要是民歌小调,表演动作也主要是旦舞手巾,丑耍油纸扇,走矮步围着旦角转圈,动作粗犷,诙谐风趣,载歌载舞,是一种典型的歌舞型的演唱形式。取材大多来自民间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爱情生活和社会现象等。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小,至今仍保留着对子调的原始艺术形式。
郴阳对子调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 唱词和道白多用本地方言,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
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多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
郴阳对子调于2009年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6年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项目,并更名为“郴阳花灯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