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和兰花根是客家人最为喜庆的食物,每逢喜事必不可少这两种美食放在同一个盘子里,一甜一咸,一松一脆,相得益彰。
馓子用粳米和糯米按1:1的比例制做而成。但不管是哪种米,都得先用清水泡一整夜,捞起来将水份滤干,用碾粉机打成米粉,再按比例混在一起拌匀。取一半干粉加入清水和食盐,捏成块状,放到锅里蒸熟或是在开水中煮熟。
蒸(煮)熟的粉块趁热倒入干粉中,使劲地揉。当然,揉粉的时候如果加入少芝麻和切碎的蒜叶(或是蒜根)就更好了,这样做出来的馓子会更香。把干粉慢慢揉进熟粉里,继续揉,直至粉团具有韧性。用空酒瓶在揉好的粉团上来回滚动,将粉团碾压成5mm厚的粉饼,再用刀切成条状,最后用手捏成馓子的模样,放到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就可以起锅了。
爱种兰花的都知道,兰花的根与众不同,白白胖胖的,十分有趣。兰花根刚做出来的时候,圆乎乎的,像极了兰花的根,所以叫兰花根。兰花根是用纯糯米做成的,口感比例松脆。蒸粉的时候不放盐,揉粉的时候,记得加入一定量的白糖,揉好的粉团压扁后切成手指大小的长条,搓成圆柱形。
豆拉子也叫豆饼,在客家,只有过年时招待贵客才有豆饼。
豆饼的制作和馓子可不一样,先把豆子(黄豆、豌豆或花生豆,最常见的是黄豆)和大米分别用水泡好,再把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浆,调稀了撒上少许食盐,再加入泡好的豆子(若是放点芝麻的话,炸出来的豆饼会更香),就可以放入油锅去炸。
米浆那么稀,还得用上这个道具,就像是小号的平底锅,客家人叫它铁勺,舀了薄薄的一层米浆,里面点缀着几颗豆子,一起放入烧热的油锅之中。
米浆随着铁勺一起在油锅中炸,豆饼慢慢地从铁勺中脱落,浮在油面上,然后取出铁勺开始炸第二个,第三个……待豆饼被炸成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因为是用铁勺装着炸出来的,客家人习惯把豆饼也叫铁勺,或是豆拉子。
烫皮,用大米浸泡、磨浆、蒸熟等工艺制成,口感香、酥、脆,因为下了油锅后炸的烫起皮,所以叫烫皮。
艾叶米果是客家特色小吃,是一种常见的街头小吃(又名清明米果)。用艾叶的汁和糯米粉制成面皮,用腊肉等制成荤馅或者纯素馅,像包饺子那样包起来蒸熟,又清香又糯口。
炎陵特产水果有炎陵黄桃、炎陵黄金奈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