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从《劳动法》关于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来看,一方面为了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对加班的时间予以限制,另一方面,对于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支付工资报酬,从而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平衡。

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工资”,我国相关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通常应当理解为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发工资总额,一般包括固定发放的岗位工资、岗位津贴、能力工资、工龄工资等,而不包括按月发放的一次性奖金、津贴等收入,这些收入不作为计算加班工资的工资基数;在法律无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按照契约自由的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的,可以从其约定,但该约定的基数不得低于劳动者在岗时间对应的工资。

在此,法官提示,劳动合同未约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或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按照实际工资标准确定加班工资基数并主张加班工资;同时切勿盲目扩大计算基数向公司主张加班工资,理性维权,确保劳动关系稳定。